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药散

黄药散

《圣惠》卷十: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处方黄药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槟榔半两,郁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龙胆半两(去芦头),犀角屑半两,川朴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面目赤黄,烦躁欲走,如见鬼神,谵语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鸡子清调下;蜜水调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方出《圣惠》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四: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处方黄药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鼻衄,可及一斛已来,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新吸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四

《圣惠》卷三十三: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别名黄药膏

处方黄药1两,木香1两,川大黄3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斑豆疮入眼。

用法用量黄药膏(《圣济总录》卷一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处方黄药。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井水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

《片玉心书》卷五: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别名黄柏

处方黄柏、白枯矾、海螵蛸滑石龙骨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耳珠前后生疮,浸淫不愈者。

用法用量黄柏散(《幼幼集成》卷四)。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处方黄药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1匙投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猜你喜欢

  • 补药茯苓散

    药方名称补药茯苓散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天麻苗1两,木香1两,枸杞根1两,狗脊(去毛)1两,天麻1两,芎?1两,蓬莪荗1两,景天1两,青葙子1两,海桐皮1两(锉)。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大

  • 加减苇茎汤

    药方名称加减苇茎汤处方水芦根、冬瓜仁、杏仁、佩兰、连翘、银花、橘白。功能主治妊娠湿温之候,恶寒蕴热,头目昏重,肢节酸痛,胸膈痞闷,湿在阳明,已化热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补气温疳丸

    药方名称补气温疳丸处方肉豆蔻1两(面裹煨,候面熟再炙干用),使君子仁1两(面裹如前法),缩砂仁3分,诃子皮半两。制法上为细末,水和成剂,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补虚羸,退疳气,进饮食,生肌肉。主用法用量

  • 椒附酒

    药方名称椒附酒别名椒附汤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者)1两,附子(去皮脐)1两,生干地黄(焙)1两,当归1两,牛膝(去苗)1两,细辛(去苗叶)1两,薏苡仁1两,酸枣仁1两,麻黄(去根节)1两,杜仲(去粗皮)

  • 大鳖甲汤

    《千金》卷七:大鳖甲汤药方名称大鳖甲汤处方鳖甲2两,防风1两,麻黄1两,白术1两,石膏1两,知母1两,升麻1两,茯苓1两,橘皮1两,芎?1两,杏仁1两,人参1两,半夏1两,当归1两,芍药1两,萎蕤1两

  • 防己茯苓汤

    《金匮要略》卷中:防己茯苓汤药方名称防己茯苓汤处方防己9克黄耆9克桂枝9克茯苓18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主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肌肉晌动。用法用量上五味药,以水1.2升,煮

  • 导赤甘露

    药方名称导赤甘露处方犀角、木通、知母、石斛、银柴、甘草、黄芩、麦冬。功能主治舌菌。摘录《顾氏医径》卷六

  • 缓中丸

    药方名称缓中丸处方神曲(炒黄)半两,诃子皮(炒)半两,吴茱萸(拣净,炒黑色)2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伤乳食泄泻。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枣汤送下,不拘时候。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 黄芩栀子汤

    药方名称黄芩栀子汤处方黄芩栀子各4.5克石膏干葛各6克 豉1.5克葱白(切3厘米长)6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壮热,心烦不安;兼治夏月伤暑毒。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

  • 水蛭饮

    药方名称水蛭饮处方水蛭80枚(糯米同炒,米熟去米)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00枚虻虫(去翅、足,微炒)80枚大黄(锉,炒)90克制法上四味,细锉。功能主治祛瘀通经。治室女月水不通,腹满有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