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

处方麻黄7.5克(去节)升麻3.5克当归3.5克知母2.5克黄芩2.5克 萎蕤(一作菖蒲)3克 芍药2克天门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甘草2克(炙)石膏3克(碎,绵裹)白术2克干姜2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2小时。汗出愈。

摘录伤寒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麻黄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

处方麻黄(去节)75克升麻38克黄芩芍药甘草(生)石膏(煅)茯苓各30克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热,汗下不解,血随气壅,鼻衄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微汗解。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麻黄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

处方麻黄2分,桂枝1分,杏仁1分,吴茱萸1分,草豆蔻1分,厚朴1分,曲末1分,羌活1分,柴胡根5分,白茯苓1分,白术5分,青皮5分,升麻根1分,苍术1分,泽泻1分,猪苓1分,陈皮1分,黄连5分,黄柏1分。

功能主治小儿面色痿黄,腹胀食不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热服。正月、四月,小儿服之神效。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三因》卷九:麻黄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升麻汤

处方麻黄(去节)2两半,升麻1两1分,黄芩1两,芍药1两,甘草(生)1两,石膏(煅)1两,茯苓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伤寒表未解,热郁作衄;风邪内缩,久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热服。微汗解。

摘录《三因》卷九

猜你喜欢

  • 百合固金丸

    《中国药典》:百合固金丸药方名称百合固金丸处方百合100g地黄200g 熟地黄300g麦冬150g玄参80g川贝母100g当归100g白芍100g桔梗80g甘草100g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

  • 加味枳壳半夏汤

    药方名称加味枳壳半夏汤处方枳壳1钱,半夏1钱,桔梗1钱,茯苓1钱,苦葶苈(微炒)1钱,防己1钱,薄荷1钱,紫苏1钱,马兜铃1钱,桑白皮(炒)1钱,甘草(炙)5分。功能主治上焦有热,咳嗽黄痰,痞满气喘。

  • 桂心饮

    药方名称桂心饮处方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虻虫(去翅足,炒)半两,水蛭(微炒)半两,消石半两,土瓜根半两,面尘(微炒)半两,大豆半两,续断半两,牡丹(去心)半两,当归(炙)半两,野狐肝(焙干)1分

  • 椒硼散

    药方名称椒硼散处方川椒(去白,炒出汗)1钱半,铜青1钱,硼砂1钱。制法上研末。功能主治牙疳。用法用量搽患处。摘录《仙拈集》卷二

  • 五石丸

    药方名称五石丸处方紫石英(细研,水飞)45克钟乳石粉45克白石英45克(细研,水飞过)赤石脂30克(细研)石膏30克(细研,水飞过)五味子30克 熟干地黄45克麦门冬45克(去心,焙)黄耆30克(锉)

  • 柴葛煎

    药方名称柴葛煎处方柴胡干葛 芍药黄芩甘草连翘功能主治透疹解毒,养阴清热。主痘疹及瘟疫表里俱热者。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从龙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从龙汤药方名称从龙汤处方龙骨(不用煅,捣)30克牡蛎(不用煅,捣)30克 生杭芍15克 清半夏12克 苏子(炒,捣)12克牛蒡子(炒,捣)9克功能主治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

  • 家秘消积散

    药方名称家秘消积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神曲、红曲、山楂、鲜麦芽。功能主治饮食伤脾,积痢不止。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 二宣汤

    药方名称二宣汤处方桂心2.2千克干姜(砂炒)2千克甘草(砂炒)1.5千克杏仁(去皮、尖,砂炒)2.2千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冒暑饮凉,冷热不调,泄泻口渴,心腹烦闷,及痢下赤白,腹痛后重。用法用量每

  • 二冬二皮汤

    药方名称二冬二皮汤处方麦冬2两,天冬2两,地骨皮2两,丹皮2两。功能主治滋水泻火。主头面肿痛,口渴心烦,一旦卒中,手足抽搐,言语不出,口眼喎斜。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