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鬼哭丹

鬼哭丹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本事》:鬼哭丹

药方名称鬼哭丹

处方人言1钱(研末),新绿豆1两(为末)。

制法上搅匀,以无根水搜为1丸,如皂荚子大,却将黄丹为衣,阴干;小儿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疟疾不问1日1发、间日1发或3日者,多寒少寒,多热少热,头疼,渴欲饮冷者。

用法用量临发日5更,用桃、柳枝露水送下。

注意忌热物半日。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本事》

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鬼哭丹

药方名称鬼哭丹

别名豉破丸

处方信石1钱(白砒霜者良,不用黑者),寒水石4钱。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取端午日3-5家粽角,极薄切,用建盏盛粽一过,用寒水石铺一过,却信石铺之,此后再用粽角,以前法铺之。如铺尽,仍将粽子盖却;用淡豉、冷水微浸取浓汁,滴于盏内,炼成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大人只服5丸,5岁后只3丸,周岁以上只1丸,疟疾未发前,五更东流水送下;水(鼻合),盐蒻烧灰,调沸汤,候冷吞下;食(鼻合),茶蒻烧灰,调沸汤,冷吞下,或冷腊茶清吞下;老(鼻合),用半夏5粒,生姜1大块,同擂自然汁吞下,永远不发。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

中藏经》卷下:鬼哭丹

药方名称鬼哭丹

处方川乌14个(生),朱砂1两,乳香1分。

制法上为末,以醋1盏,加五灵脂末1两,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腹中诸痛,气血凝滞,饮食未消,阴阳痞隔,寒热相乘,抟而为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男子温酒送下;女子醋汤送下。

摘录中藏经》卷下

《丹溪心法附余》卷六:鬼哭丹

药方名称鬼哭丹

处方常山1斤(醋浸,春5、夏3、秋7、冬10日),槟榔4两,半夏2两,贝母2两。

制法上为末,用鸡子清和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2-3日一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隔夜、临睡冷酒吞服,次日早再进1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六

猜你喜欢

  • 四陈汤

    药方名称四陈汤处方陈皮(去白)陈香橼(去瓤)陈枳壳(去氟,面炒)陈茶叶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气滞腹痛。用法用量每服9克,开水点服。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 凉惊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凉惊丸药方名称凉惊丸处方草龙胆防风青黛各9克钩藤6克黄连15克牛黄麝香各0.6克 龙脑3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糊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清肝泻火,开窍凉心。治惊疳热搐,目赤潮热,痰

  • 茴香益智丸

    药方名称茴香益智丸处方川乌1两,小茴香(盐炒)1两,破故纸1两(炒),益智仁1两(炒),乌药1两。制法上为末,用山药4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老人阳虚失禁,及房劳伤气,遗沥。用法用量每服80

  • 黄地膏

    药方名称黄地膏处方郁金(皂荚水煮干,焙切)5钱,绿豆粉5钱,炙甘草1钱,马牙消1钱。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地汁对蜜煎成膏为丸。功能主治胎毒鹅白痰盛。用法用量用时磨浓汁,鹅翎扫入口内。摘录《鸡鸣录》

  • 八珍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珍丹药方名称八珍丹处方甘草(炒)、天麻(去芦)、朱砂(研飞)、天南星(牛胆制),各五两;牛黄(研)一分,腻粉(研)、雄黄(飞),各一两一分;天浆子(微炒)三百五十

  • 擦牙定痛散

    药方名称擦牙定痛散处方薄荷叶、天花粉、樟脑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一切牙痛,风热肿痛。用法用量擦患处。效。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 搽鼻去红方

    药方名称搽鼻去红方处方白矾1钱,杏仁49个,水银1钱,轻粉7分,白杨7个,大枫子49个,京墨1钱,五味子49个,核桃7个。制法上共为末。功能主治肺风鼻红。用法用量鸡子清调搽患处。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 三棱煎圆

    药方名称三棱煎圆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色)、?,各一两。神僸(碎.炒)、麦蘖(炒),各三两。青皮(去白)、干漆(炒)、萝卜子(微炒),各二两。三棱(生.细.捣.罗为末.以酒三升,石器内熬成膏

  • 利肾汤

    药方名称利肾汤处方泽泻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槟榔(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牛膝(酒浸,切,焙)1

  • 柴胡清肝散

    《保婴撮要》卷十三:柴胡清肝散药方名称柴胡清肝散别名柴胡栀子散(《保婴撮要》卷十三)。处方柴胡黄芩(炒)人参川芎各3克 山栀(炒)4.5克连翘甘草各1.5克桔梗(炒)2.1克功能主治主肝经风热,或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