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附子粥

附子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附子粥

药方名称附子粥

处方附子7.5克(炮裂,去皮、脐)干姜30克(炮裂,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冷痢,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日煮粥时纳药3~6克,空腹时食之。以愈为度。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

太平圣惠方》:附子粥

药方名称附子粥

处方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两药捣细,过箩为末,每取10克,与米同煮为粥。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止痛。用于寒湿痢疾、里急后重、腹中绞痛、喜按喜暖者。

用法用量空腹食用。

摘录太平圣惠方

《药粥疗法》:附子粥

药方名称附子粥

处方附子3-5g,干姜1-3g,粳米30-60g,葱白2根,红糖少许。

制法附子干姜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主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泻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脉微细无力,阳气衰弱的危重病人。

用法用量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药末及葱白、红糖,同煮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煎汁,去滓后,下米、葱、糖一并煮粥。每日分2次,温热食用,一般以3-5天为1疗程。

注意附子有小毒,煮粥时应选用制附子,且从小剂量开始为妥。对于热证实证的病人,不可服食。

摘录《药粥疗法》

《圣惠》卷九十六:附子粥

药方名称附子粥

处方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冷痢,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煮粥,纳药1钱食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猜你喜欢

  • 精制冠心颗粒

    药方名称精制冠心颗粒处方丹参456g赤芍228g川芎228g红花228g降香152g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微苦。炮制上五味,除红花外,其余丹参等四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

  • 卷栢散

    药方名称卷栢散处方卷栢、枳壳(麸炒)、羌活、五加皮、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犀角屑、天竺黄、赤箭、藁本、桑耳、防风、川芎、黄蓍,各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黄.二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皮

  • 补胆散

    药方名称补胆散处方当归2钱,羌活2钱,蒺藜2钱,蝉蜕2钱,荆芥2钱,甘草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胆虚,黑白内外障翳。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汤调下。摘录《异授眼科》

  • 苦蒿梨丸

    药方名称苦蒿梨丸处方苦蒿梨、木香、萝卜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水蛊气。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九四

  • 附子五苓散

    药方名称附子五苓散处方大附子1枚(挖空,入五苓散在内,炮熟)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阳气不足,水饮内停,翻胃吐食。用法用量用姜汤送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 鹅掌风药水

    药方名称鹅掌风药水处方土荆皮250g,蛇床子125g,大风子仁125g,百部125g,防风50g,当归100g,凤仙透骨草125g,侧柏叶100g,吴茱萸50g,花椒125g,蝉蜕75g,斑蝥3g。制

  • 茯苓升麻汤

    药方名称茯苓升麻汤处方茯苓赤白各15克升麻5克当归6克川芎3克 苎根10克功能主治治孕妇转脬,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急流水煎服,或调琥珀末6克服更佳。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 和气人参汤

    药方名称和气人参汤处方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甘草(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陈橘皮(去白,麸炒)半两,茴香子(炒)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 加味温补通阳方

    药方名称加味温补通阳方处方山药30g,熟地15g,麻黄4.5g,炮姜9g,鹿角胶(烊化,可用阿胶代)12g,桂枝9g,补骨脂12g,白术15g(土炒),炒陈曲9g,醋香附12g,当归12g,熟附子9g

  • 草豆汤

    药方名称草豆汤别名草豆饮处方黑豆120粒,甘草1寸(生,锉)。功能主治砂石淋。用法用量草豆饮(《明医指掌》卷七)。摘录方出《直指》卷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三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