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阳和解凝膏

阳和解凝膏

《中国药典》:阳和解凝膏

药方名称阳和解凝膏

处方牛蒡草480g (或干品120g )鲜凤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10g )生川乌20g桂枝20g大黄20g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地龙20g僵蚕20g赤芍20g白芷20g白蔹20g白及20g川芎10g续断10g防风10g荆芥10g五灵脂10g木香10g香橼10g陈皮10g肉桂20g乳香20g没药20g苏合香40g麝香10g

性状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外科全生集》:阳和解凝膏

药方名称阳和解凝膏

别名阳和膏(《经验方》卷上)。

处方新鲜大力子根、叶、梗1.5千克 活白凤仙梗120克 川附桂枝大黄当归肉桂官桂草乌川乌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及各60克川芎120克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30克乳香没药末各60克苏合油120克麝香30克

功能主治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治寒湿凝滞所致之阴疽、流注、瘰疠、冻疮、乳癖等阴性疮疡;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疟疾(贴背心)。现用于淋巴腺结核及胸壁结核硬结期、I~Ⅱ度冻伤、骨与关节结核初期等。

用法用量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凤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药入油内煎枯,去滓滤净;经一宿油冷后称准份量,每500克油加黄丹(炒透)210克,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离火稍冷;将后味研为细末,加入油内搅和。半月后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外科全生集

猜你喜欢

  • 平肝饮子

    药方名称平肝饮子处方防风(去芦)桂枝(不见火)枳壳(去瓤,微炒)赤芍药桔梗(去芦,锉,炒)各30克木香(不见火)人参槟榔当归(去芦,酒浸)川芎橘红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哎咀。功能主治治喜怒不节,肝气

  • 回毒即消丹

    药方名称回毒即消丹处方净金银花5钱,生甘草1钱,人参2钱,黑参3钱。功能主治痘疹回毒。用法用量水2碗,煎3分,与小儿服之。1剂即消大半,2剂全愈。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九六

  • 神仙百解散

    药方名称神仙百解散别名神仙截伤寒四季加减百解散处方山茵陈、柴胡(去芦)、前胡(生姜制.炒)、人参、羌活、独活、甘草、苍术(米泔浸.炒)、干葛、白芍药、升麻、防风(去苗)、藿香(去梗)、白术、半夏(姜汁

  • 半夏礞石丸

    药方名称半夏礞石丸处方半夏40枚(汤浸7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双仁)40枚,猪牙皂荚(去皮)40挺(4味用好醋浸7日取出,以布绞取汁熬成膏,入众药),礞石(研细,炒)5钱,丁香2钱

  • 六味活血散

    药方名称六味活血散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药、生地黄、红花、苏木各等分。功能主治痈疽疮痛初起,红肿不散。用法用量水煎,量服之。临床应用痘疮生痈毒一小儿赤肿作痛,内服外敷皆寒凉之药,用活命饮一服,痛顿止而肿

  • 茯神粥

    药方名称茯神粥处方茯神1两,羚羊角半两,粳米3合。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心胸结气,烦热,或渴,狂言惊悸。用法用量与米同煮为粥食。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 如神止泻圆

    药方名称如神止泻圆处方半夏(汤泡七次.去滑)、苍术(米泔浸.去黑皮.焙干),各半斤;川乌(米泔浸软.去皮.切作片.焙干.用盐四两,同炒.黄色为度.去盐不用.净称)四两。炮制上为细末,姜汁糊为圆,如梧桐

  • 回生膏

    《集验良方》卷六:回生膏药方名称回生膏处方川贝母240克猫儿眼睛草夏枯草各500克 芝麻油10升制法将上药入油内浸。冬五日,夏三日,春、秋四日,放铜锅内用桑柴火,先文后武,熬枯为度,去滓,再用黄丹75

  • 升阳补气汤

    药方名称升阳补气汤处方厚朴(姜制)1.5克升麻羌活白芍药独活防风甘草(炙)泽泻各3克 生地黄4.5克柴胡7.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耐寒热,饭后

  • 红曲酒

    药方名称红曲酒处方红曲。功能主治腹中及产后瘀血。用法用量浸酒煮,饮。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