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风浴汤

防风浴汤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如克 蒴翟(切)30克 羊桃根90克石南30克秦艽30克 川升麻30克苦参90克茵芋30克 白蒺藜30克蛇床子30克白矾30克枳壳3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祛风,润燥,止痒。主风湿外侵,周身瘙痒不可止。

用法用量用水14升,煎至10升,去滓,于暖室中洗浴,令汗出。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御医撮要》: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3两,羊桃根3两,石南1两,秦艽1两,菵草1两,蒺藜子1两,蛇床子1两,白及1两,枳壳1两,苦参3两,升麻1两。

功能主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瘙痒麻木。

用法用量上件合煎,浴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御医撮要》

杨氏家藏方》卷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荆芥穗4两,苦参3两,地骨皮3两,白牵牛3两,赤小豆3两,白蒺藜(炒,去刺)2两,防风(去芦头)2两,白僵蚕(炒,去丝嘴)2两,香白芷2两,蓖麻叶2两,杉木2两,蒴藋叶2两,木鳖子1两半(去壳,炒令焦黄色),当归(洗,焙)1两,独活(去芦头)1两,吴茱萸(汤洗7次)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湿脚气,气血凝滞,皮肤粗涩,不自润泽。

用法用量每用半两,水4碗,入连根葱白5茎,擘开,同煎5-7沸,倾出,入朴消末2钱,重搅匀,先熏,候通手淋渫。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圣惠》卷二十四:防风浴汤

药方名称防风浴汤

处方防风3两,蒴藋(切)1升,羊桃根3两,石南1两,秦艽1两,川升麻1两,苦参3两,茵芋1两,白蒺藜1两,蛇床子1两,白矾1两,枳壳1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瘙痒不可止。

用法用量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于暖室中洗浴,令汗出。避风冷。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 通乳丹

    药方名称通乳丹处方人参30克 生黄耆30克当归60克(酒洗)麦冬15克(去心)木通0.9克桔梗0.9克 七孔猪蹄2个(去爪壳)功能主治补气血,通乳汁。治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下乳)用法用量水煎服。

  • 白垢散

    药方名称白垢散处方老粪缸边白垢(如牙者)。制法洗净,为细末。功能主治痘疮烦热,痘疹点胀发狂,心血虚,毒气乘之,神不守舍。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酒下。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 尽秽丹

    药方名称尽秽丹处方大黄1钱,滑石1钱,厚朴1钱,地榆2钱,槟榔1钱。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用蜜煮老为丸。功能主治痢疾正气已复,邪气尚存,长年累月,里急后重,乍作乍止,无有休歇。用法用量1次服尽。服后即用膳

  • 豆苏汤

    药方名称豆苏汤处方黑豆3合,紫苏茎叶2条,乌梅2个。功能主治上焦有热,咯吐瘀血,烦闷燥渴。用法用量用水1大碗同煎,临熟入姜汁3大匙。食后旋服。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 百灵丹

    《医林纂要》卷十:百灵丹药方名称百灵丹处方赤石脂8钱,雄黄6钱,乳香4钱,没药4钱,蜈蚣2条,冰片4分,珍珠2钱,麝香4分。制法上为细末,入小口瓷罐收贮,蜡塞其口待用。功能主治溃毒。主百毒恶肿。用法用

  • 参苏饮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参苏饮药方名称参苏饮处方人参(去芦)、紫苏、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钱半。枳壳(麸炒)、甘草(炙)、陈皮,各一钱。桔梗、木香,各七分。

  • 蓼酒

    药方名称蓼酒处方蓼(八月三日取)。制法晒燥把之,如5升大,60把,水6石,煮取1石,去滓,以酿酒。功能主治胃脘冷,不能饮食,耳目不聪明,四肢有气,冬卧脚冷。用法用量如常法。随多少饮之。摘录《千金》卷七

  • 刀伤散

    药方名称刀伤散处方参三七、琥珀、去油乳香、去油没药、生龙骨、血竭、土炒象皮、儿茶、海螵蛸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贮瓶。功能主治一切刀伤,血流不止。摘录《揣摩有得集》

  • 荆芥丸

    《杨氏家藏方》卷二:荆芥丸药方名称荆芥丸处方荆芥360克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炮)乌药当归(洗、焙)川芎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10丸,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治风邪上攻

  • 蒺藜子丸

    《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录》:蒺藜子丸药方名称蒺藜子丸别名白蒺藜丸处方蒺藜子6分,黄耆3分,独活3分,白芷3分,防风3分,薯蓣3分,枳实(炙)4分,人参4分,黄连4分,葳蕤2分,地骨白皮2分,桂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