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金匮要略》卷中: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药方名称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别名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卷中)、椒目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14克

制法上四味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攻逐水饮。主治水饮停积,走于肠道,漉漉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脉沉弦。现用于肝硬变腹水、肺原性心脏病、水肿及肾炎水肿属于实证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1丸,日三服,渐稍增。口中有津液。

渴者,加芒消7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药方名称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

处方防己1两,椒目1两,葶苈1两(熬),大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间有水气,腹满,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防己椒苈丸”、“防椒苈黄丸”。本方改为汤剂,名“防椒苈黄汤”(见《证治宝鉴》)、“防己椒苈汤”(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渴者,加芒消半两。

各家论述1.《退思集类方歌注》:肺与大肠为表里,肠间水气不行于下,以致肺气胶郁于上而燥热之甚。用防己疗水气,椒目治腹满,葶苈泻气闭,大黄泻血闭,急决大肠之水以救肺金之膹郁,不治上而治下,故用丸剂也。

2.《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防己椒目导饮于前,大黄葶苈饮于后,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而津液生矣。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加味防风通圣散

    药方名称加味防风通圣散处方防风通圣散加苦参、天麻、蝉蜕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大风、毛脱落、肌肤拆裂。用法用量水煎,早、晚各1服。注意忌房事、盐、酱、荤腥、生冷油腻之物。摘录《济阳纲目》卷八十三

  • 固阴清痢煎

    药方名称固阴清痢煎处方全当归1两,炒枳壳2钱,白芍1两,莱菔子3钱(炒,研),地骨皮5钱(酒泡),槟榔2钱,甘草8分,车前子3钱,陈皮1钱5分。功能主治冬三月患痢疾。用法用量煨姜2钱为引。小儿照前减半

  • 二宜散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二宜散药方名称二宜散处方黄连(去须)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制法上药各为末。功能主治脓血痢。用法用量每赤脓多,用茱萸末1钱匕,黄连末倍之;白脓多,即黄连末1钱匕,茱萸末

  • 莲肉散

    药方名称莲肉散别名石莲散处方莲肉、益智仁、龙骨(五色者)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便白浊,梦遗泄精。用法用量石莲散(《医学入门》卷七)。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四

  • 回元汤

    药方名称回元汤处方黄耆(蜜炒)1两,当归2钱半,益母草3钱,黑干姜5-7分。功能主治回元气。主产后血晕。用法用量水煎就,冲热童便服。即用补虚生荣汤亦可。摘录《会约》卷十五

  • 阿魏搐鼻散

    药方名称阿魏搐鼻散处方阿魏3钱,鸡内金1钱,冰片3分。功能主治去星翳。主用法用量炼熟蜜和箸头上,令中空通气,外裹乌金纸,去箸,每夜塞鼻中,星翳自退。摘录《一盘珠》卷十

  • 滑血饮

    《梅氏验方新编》卷四:滑血饮药方名称滑血饮处方归身18克川芎益母草各9克冬葵子27克阿胶30克(炒)滑石9克功能主治治难产,胞浆已破,而胎仍不下者。用法用量每服18克,水煎服,连进二三帖。摘录《梅氏验

  • 麻子仁丸

    药方名称麻子仁丸别名麻仁丸(《类证活人书》卷十五)、脾约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枳实250克(炙)大黄500克(去皮)厚朴250克(炙,去皮)杏仁250克(

  • 钩藤丸

    《育婴秘诀》卷二:钩藤丸药方名称钩藤丸处方钩藤5分,白茯苓5分,天麻2分半,防风2分半,朱砂(水飞)2分半,蝉退2分半,羌活2分半,独活2分半,青皮2分半,炙甘草2分半。功能主治小儿惊风内钓。用法用量

  • 加减神效活络丹

    《慈椿光绪医方选议》:加减神效活络丹药方名称加减神效活络丹处方胆星6克防风4.5克前胡4.5克羌活4.5克川芎4.5克全蝎4.5克橘红6克苍术4.5克(炒)川郁金4.5克 白附子4.5克当归4.5克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