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荆防散

荆防散

《医略六书》卷三十:荆防散

药方名称荆防散

处方荆芥1两半,防风1两半,米仁5两(炒),通草4两,川芎8钱,茯苓3两,陈皮1两半,香附1两半(醋炒),紫苏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离褥太早,冒风致湿,经络不能流通,遍体浮肿,脉浮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生姜皮汤送下。

各家论述荆芥理血疏风,防风疏风燥湿,米仁健脾气以渗周身之湿,紫苏理血气以泄遍体之风,川芎入血海行血滞;香附调气海行气滞;通草利湿通肺气;茯苓渗湿和脾气;陈皮利中气调胃气。为散姜皮汤下,使风邪和解,则经络清和,脾胃健运,湿无不化,何遍身浮肿有不退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镐京直指》:荆防散

药方名称荆防散

处方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川芎8分,葛根2钱,羌活1钱,桔梗1钱,甘草5分,薄荷1钱,广郁金2钱,老姜3片。

功能主治痢疾初起,表邪不解,发热恶寒,头痛脉浮,舌苔白滑。

摘录《镐京直指》

《医医偶录》卷一:荆防散

药方名称荆防散

处方荆芥1钱,防风8分,苏梗8分,川芎8分,陈皮8分,杏仁2钱,甘草3分,姜皮3分。

功能主治小儿外感终日发热,或拘束肢冷,鼻塞流清涕,咳嗽,头痛,脉浮而不渴者。

摘录《医医偶录》卷一

猜你喜欢

  • 姜棕散

    药方名称姜棕散处方棕炭1两,炮姜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虚寒经病。用法用量酒煎乌梅汤调下。摘录《妇科玉尺》卷一

  • 藿香半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半夏散药方名称藿香半夏散处方丁香皮半两,藿香叶一两,半夏(汤浸洗七遍.微炒黄色)二两。炮制上为散。功能主治治胃虚中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胸满噎痞,短气倦怠,不

  • 天仙饮

    药方名称天仙饮处方片姜黄18克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9克半夏(制)15克制法上药锉为末。功能主治治痰注臂痛。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间下千金五套丸。摘录《仁斋直指》卷十八

  • 白壁膏

    药方名称白壁膏处方白蜡30钱,牛脂30钱,野猪脂30钱,家猪脂30钱,椰子油30钱,粉锡30钱,麻油1合(一方去椰子油加片脑10钱)。制法上先以麻油入洁净锅内,慢火熬至8分,下黄蜡,将柳条篦搅片时,更

  • 加减槟榔汤

    《普济方》卷二四○引《医方集成》:加减槟榔汤药方名称加减槟榔汤处方槟榔1两,香附子(去毛)1两,陈皮(去白)1两,紫苏叶1两,木瓜(去瓤)1两,五加皮1两,甘草(炙)1两(一方无香附子)。功能主治顺气

  • 二萸散

    药方名称二萸散处方吴萸1钱,山萸1钱,川楝子1钱,白蒺藜9分,海藻8分,延胡索8分,桔梗8分,青皮8分,小茴7分,五味7分,茯苓5分。功能主治茄病。用法用量有儿胞下后,名曰茄病。摘录《妇科玉尺》卷三

  • 清热解毒口服液

    药方名称清热解毒口服液处方石膏670g金银花134g玄参107g地黄80g连翘67g栀子67g 甜地丁67g黄芩67g龙胆67g板蓝根67g知母54g麦冬54g性状为棕红色的液体;味甜、微苦。炮制以上

  • 养血舒肝汤

    药方名称养血舒肝汤处方当归身6-9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3克,炙甘草3克,白术4.5克,阿胶(蛤粉炒)4.5克,杜仲(盐水炒)4.5克,枸杞子6克,炒山药6克。功能主治养血舒肝,固肾安胎。主

  • 延龄育子丸

    药方名称延龄育子丸处方天门冬(去心)150克麦门冬(去心)150克 怀生地黄怀熟地黄(肥大沉水者)各150克人参(去芦)150克 甘州枸杞子(去梗)菟丝子(洗净,酒蒸,捣饼晒干)150克 川巴戟(去心

  • 上下两济丹

    药方名称上下两济丹处方人参15克 熟地30克白术l5克山茱萸9克肉桂1.5克黄连1.5克功能主治治心肾不交,心甚躁烦,昼夜不能寐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