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红豆丸

红豆丸

卫生宝鉴》卷十三: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胡椒缩砂 拣丁香红豆各21粒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治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去核枣1个填药,面裹煨熟,细嚼,空腹时用白汤下,日三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麦芽(炒)半夏(汤泡七次)缩砂仁神曲(炒)各45克硇砂(醋化)甘草青皮(去瓤)陈皮(去白)郁金红豆藿香棠球 蓬莪术良姜荜茇各60克丁香15克(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腑泄泻,名为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病甚者,日三服。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施园端效方):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丁香21个,胡椒21个,缩砂21个,红豆11粒。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诸呕逆,膈气翻胃,吐食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大枣1个,去核,填药,面裹,慢火烧熟,空心细嚼,白汤送下,每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施园端效方)

《瑞竹堂方》: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麦糵(炒)1两半,半夏(汤泡7次)1两半,砂仁1两半,神曲(炒)1两半,硇砂(醋化)1两,甘草1两,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郁金1两,红豆1两,藿香1两,棠球1两,蓬术1两(煨),良姜2两,荜茇2两,丁香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饮或随物送下。病甚者日进3服。

摘录《瑞竹堂方》

猜你喜欢

  • 左归丸

    药方名称左归丸处方大怀熟地250克山药120克(炒)枸杞子120克山茱萸肉120克 川牛膝90克(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菟丝子120克(制)鹿胶120克(敲碎,炒珠)龟胶120克(切碎,炒珠)制法上

  • 苍术柴胡汤

    药方名称苍术柴胡汤处方柴胡1钱半,知母1钱,苍术(泔制,炒黄)1钱,黄芩(酒炒)1钱,葛根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川芎1钱,甘草(炙)7分,生姜3片,乌梅肉1个。功能主治瘴疟。用法用量水煎,清晨服。

  • 猪蹄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猪蹄汤药方名称猪蹄汤处方猪蹄一只,通草五两。功能主治治奶妇气少血衰,脉涩不行,绝无乳汁。用法用量上将猪蹄净洗,依食法事冶,次用水一斗,同通草浸煮,得四、五升,取汁饮

  • 百日还丹

    药方名称百日还丹处方佛茄子、樟柳根各等分。制法上为末,枸杞汁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消渴。用法用量每服10丸,新水送下。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 补脾肉豆蔻丸

    药方名称补脾肉豆蔻丸别名大肉豆蔻丸处方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3分,石斛1两(去根),肉桂1两半(去粗皮),丁香半两,荜茇3分,椒红3分(微炒),诃黎勒2两(煨,用皮),缩砂

  • 二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卷三:二甲复脉汤药方名称二甲复脉汤处方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 (不去心)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功能主治育阴潜阴。主温病热邪深入下焦,脉象

  • 参燕异功煎

    药方名称参燕异功煎处方吉林参1钱,光燕条1钱,生于术1钱半,云苓1钱半,广橘白6分,清炙草4分。功能主治补脾。主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蘧蒢散

    药方名称蘧蒢散别名蘧蒢散处方故蘧蒢篾半两,盐1字,牛黄1黑豆大(细研),乳汁1分(合)。功能主治小儿初生吐不止。用法用量蘧蒢散(《普济方》卷三九四)。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 八宣汤

    药方名称八宣汤处方葛根、升麻、川芎、甘草、麻黄、赤芍、陈皮、白芷。功能主治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者。摘录《慈幼新书》卷九

  • 清心莲子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心莲子饮药方名称清心莲子饮处方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兽(蜜炙)、人参,各七两半。炮制上散。功能主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