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芷汤

白芷汤

古今医鉴》卷九:白芷汤

药方名称白芷汤

处方防风荆芥连翘白芷薄荷赤芍石膏

制法上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下丬牙疼,属手阳明虚热有风。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保命集》卷中:白芷汤

药方名称白芷汤

别名白芷石膏三物汤、白芷石膏

处方白芷1两,知母1两7钱,石膏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病,身热目痛,热多寒少,睡卧不安,脉长,以大柴胡汤下之后微邪未尽者。

用法用量白芷石膏三物汤(《丹溪心法》卷二)、白芷石膏汤(《症因脉治》卷四)。

各家论述医方考》:此条阳明证也,以其有热而无寒,或热多而寒少,故《机要》名为热疟。白芷所以解阳明之经,石膏所以清阳明之府,知母所以养阳明之阴。虚者宜加人参。质实便燥者,此方不足与也,宜下之,用伤寒门大柴胡汤,后以本方调之。

摘录《保命集》卷中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白芷汤

药方名称白芷汤

处方白芷1两半,鹿茸(去毛,酥炙)1两半,诃黎勒(煨,去核)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牡丹皮1两半,地榆1两半,黄耆(锉,炒)1两半,肉豆蔻(去皮)1枚,白术1两,黄连(去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代赭(碎)1两,桂(去粗皮)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龙骨(去土)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虚冷,经行太过。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取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圣济总录》卷九:白芷汤

药方名称白芷汤

处方白芷半两,白术半两,芎藭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羌活(去芦头)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半两,石膏1两半,牛膝(去苗)半两,狗脊(去毛)半两,萆薢(炒)半两,薏苡仁(炒)1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葛根1两,桂(去粗皮)1两半。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手足一边不随,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每用18钱匕,以水4盏,加生姜1分(切),煎取2盏,去滓,分温3服,微热服,日2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猜你喜欢

  • 地髓汤

    药方名称地髓汤别名牛膝膏、苦杖散处方牛膝(并叶)1大把。功能主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兼治妇人血结腹坚痛。用法用量牛膝膏、苦杖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六引《肘后方》,名见《普

  • 加减桑螵蛸散

    《张氏医通》卷十四:加减桑螵蛸散药方名称加减桑螵蛸散处方桑螵蛸30枚(酥炙)鹿茸1对(酥炙)黄耆90克(蜜酒炙)麦门冬(去心)75克五味子1.5克补骨脂(盐、酒炒)厚杜仲(盐、酒炒)各90克制法上药为

  • 和阴理脾煎

    药方名称和阴理脾煎处方麦冬、白芍(炒)、伏龙肝、制首乌、牛膝、广皮、茯苓。功能主治胃痛,阴火不收,胸中掣痛。各家论述脾有寒湿,肝有燥热,茯苓、广皮以理脾湿;首乌、芍药以润肝燥;麦冬滋液,牛膝收阴,伏龙

  • 跌打丸

    《中国药典》:跌打丸药方名称跌打丸处方三七64g当归32g白芍48g赤芍64g桃仁32g红花48g血竭48g 北刘寄奴32g骨碎补(烫)32g续断320g苏木48g牡丹皮32g乳香(制)48g没药(制

  • 鹿蹄肉羹

    药方名称鹿蹄肉羹处方鹿蹄1具。功能主治中风,脚膝疼痛,不能践地。用法用量洗如法,煮令熟,擘细,于五味汁中煮作羹,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 海浮石散

    药方名称海浮石散处方海浮石。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肾气热证,小便秘涩黄色。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麦门冬、赤茯苓汤调下。摘录《直指》卷十八

  • 二气香薷饮

    药方名称二气香薷饮处方香薷(净叶)2两,黄连(去须)2两,厚朴2两,生姜4两。功能主治一切暑毒。用法用量上先将生姜取汁,同黄连、厚朴于银瓷器内罨1宿,炒令厚朴紫色为度,于银瓷铫内,以水1碗,煎至8分,

  • 薄荷牛蒡汤

    药方名称薄荷牛蒡汤处方薄荷叶12克牛蒡子9克 焦马勃9克 焦栀子9克连翘壳9克 京玄参12克 西赤芍12克板蓝根15克大青叶12克 炒僵蚕9克 玉桔梗6克功能主治主荨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皮

  • 茯苓琥珀散

    药方名称茯苓琥珀散处方人参45克琥珀90克 川楝90克(酒炒)泽泻45克 延胡45克(醋炒黑)丹皮45克 归梢90克茯苓90克甘草45克制法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血淋茎中涩痛,牵引胁下,脉弦涩者。用法用

  • 黄马散

    药方名称黄马散处方马齿苋1两(干者),黄柏半两(锉)。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耳有恶疮。用法用量每取少许,绵裹纳耳中。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