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琥珀茯苓丸

琥珀茯苓丸

医方简义》卷六:琥珀茯苓丸

药方名称琥珀茯苓丸

处方琥珀5钱,浙茯苓2两,猪苓5钱,木瓜5钱,牛膝梢3钱,粉丹皮3钱,泽泻8钱,制香附1两,车前5钱(炒),肉桂5钱,淡附片1两,蓬术4钱(炒),三棱3钱,山楂肉8钱,(庶虫)虫10个(炒),神曲5钱,羌活5钱,独活5钱,麦芽5钱(炒),广木香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利水导滞,活血消瘀,温经调气。主产后腹胀暴肿,及七症八瘕。妇人产后子宫瘀血,腹胀疼痛,恶露不尽或寒闭尿症。

用法用量每服1丸,开水冲化,或以水1碗煎服亦可,用陈酒化服更妙,1日1次。

摘录医方简义》卷六

普济方》卷二一四:琥珀茯苓丸

药方名称琥珀茯苓丸

处方琥珀(另研细)2两,滑石(用桂府者,研细)2两,知母(去皮头)2两,黄柏(去粗皮)2两,蛤粉2两,赤茯苓(去皮)2两,川木通(去皮)2两,当归2两,泽泻(去头)2两,人参、山栀子仁、赤芍药、白术猪苓(去皮)、黄连大黄黄芩瞿麦萹蓄木香

制法上为末,同琥珀滑石、蛤粉和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经积热,以致小便癃闭淋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早晨空心用温白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四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琥珀茯苓丸

药方名称琥珀茯苓丸

处方琥珀1两,滑石1两,黄柏1两,赤茯苓1两,知母1两,海蛤粉1两,木通1两,当归1两,萹蓄1两,猪苓1两,木香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膀胱积热,小便赤黄,癃闭不通,溺痛淋漓。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水送下。

注意忌辛热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琥珀茯苓丸

药方名称琥珀茯苓丸

处方琥珀3两,土茯苓4两,赤茯苓3两,黄柏3两,海金沙3两,泽泻3两,甘草3两,乌药3两,丹皮3两,半夏3两,车前子5两,大黄5两,滑石5两,木通2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小丸,滑石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通闭,利尿,止痛。主小便淋漓,浑浊如膏,尿道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

注意忌辛辣动火食物。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猜你喜欢

  • 救晕至圣丹

    药方名称救晕至圣丹处方人参1两,当归2两,川芎1两,白术1两,熟地1两(炒),黑干姜1两。功能主治产后血晕,不省人事。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人参以救脱,归、芎以逐瘀生新,熟地、白术利腰脐而补脾肾,黑

  • 柳蛀粪熨

    药方名称柳蛀粪熨处方柳蛀粪2升。功能主治柔风,筋骨疼痛。用法用量甑上炊1饭顷;如无柳蛀粪,用大豆5斗蒸熟。摊于床上,着旧夹衣盖村,令患人卧,蒸熨所患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 安脐散

    《直指小儿》卷四:安脐散药方名称安脐散处方白石脂末(焙,出火气)。功能主治小儿脐中汁出,或赤肿。用法用量敷之。每日3次。摘录《直指小儿》卷四《保婴撮要》卷一:安脐散药方名称安脐散处方羚羊角1钱(略炒)

  • 翠青锭子

    《证治准绳·疡医》卷二:翠青锭子药方名称翠青锭子处方铜绿12克麝香1.5克轻粉3克 枯矾4.5克 韶粉4.5克乳香4.5克青黛4.5克白蔹3克杏仁(去皮、尖,另研)27粒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用稠糊做成

  • 人参养肺圆

    药方名称人参养肺圆处方黄蓍(去芦,蜜涂,炙)、人参,各一两八钱;白茯苓(去皮)、瓜蒌根,各六两;杏仁(去皮.尖.麸炒)二两四钱,皂角子(炒)三百个,半夏(洗为末.姜汁作僸)四两(炒)。炮制上为细末。炼

  • 左金丸

    《中国药典》:左金丸药方名称左金丸处方黄连600g吴茱萸100g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特异,味苦、辛。炮制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

  • 菜油饮

    药方名称菜油饮处方陈久菜油3大杯。功能主治一切疮毒重症。用法用量1时饮尽。并以菜油煎葱白至黑色,趁热旋涂患处。摘录《普济良方》卷二

  • 救生丹

    《御药院方》卷六:救生丹药方名称救生丹处方荆三棱3两,广荗2两,干漆2两半(炒烟尽),朱砂2两,川茴香1两,破故纸1两(炒),胡芦巴半两(炒),川苦楝半两,巴戟半两,红豆半两,缩砂仁半两,海蛤半两,当

  • 鹿角霜

    药方名称鹿角霜处方鹿角霜15克,板蓝根10克,青黛粉16克,冰片5克,白酒(50度)30毫升。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天可愈,效果颇佳。用法用量鹿角霜、板蓝根共研细,然后放入冰片研成粉

  • 合魂丹

    药方名称合魂丹处方人参5钱,茯神3钱,炒枣仁1两,熟地2两,莲子心5钱,巴戟天1两。功能主治心肾不交,觉自己之身分而为两,他人不见而已独见之。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