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牡丹散

牡丹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丹散

药方名称牡丹散

处方干漆(炒)、苏木、鬼箭、蓬莪,各一分;甘草(半盐汤炙.半生)、当归、桂心、牡丹皮、芍药、陈皮(去白)、红花延胡索(炒)、没药(别研令细)、乌药,各一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利,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卫生方》:牡丹散

药方名称牡丹散

处方牡丹皮桂心当归延胡索各30克 莪茂牛膝赤芍药各60克 荆三棱4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瘀消症。治妇人久虚羸瘦,血气走疰,心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160毫升,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卫生方》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牡丹散

药方名称牡丹散

别名牡丹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牡丹皮散(《外科发挥》卷四)。

处方人参牡丹皮茯苓天麻黄耆木香当归川芎辣桂桃仁(浸,去皮,炒)各22克白芷薏苡仁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散寒排脓。治肠痈冷证,脓溃正虚,腹濡而痛,时时利脓。

用法用量每服9克,井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普济方》卷二八六:牡丹散

药方名称牡丹散

处方升麻苦梗薏苡仁地榆黄芩赤芍牡丹皮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清肺排脓。治肺痈。胸乳间皆痛,口吐脓血,气味腥臭。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1.5升,煎至5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六

猜你喜欢

  • 镇宫丸

    药方名称镇宫丸处方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紫石英(火煅,醋淬七次)禹余粮(火煅、醋淬七次)附子(醋炙)各60克阳起石(煅红,细研)芎藭鹿茸(燎去毛,醋蒸,焙)茯神(去木)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子)蒲黄(

  • 挫气丹

    药方名称挫气丹处方山楂子(去核)4两,北茴香(炒)1两。功能主治挫气腰痛。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 隔纸膏

    《外科启玄》卷十二:隔纸膏药方名称隔纸膏处方龙骨6克血竭1.5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阿魏0.6克乳香没药各3克麝香0.3克 黄丹(飞)30克 生芝麻27克(捣末)香油90毫升功能主治治臁疮日久,顽

  • 百灵藤牛膝煎

    药方名称百灵藤牛膝煎处方百灵藤5斤(细锉,以水3斗,煎至1斗,滤去滓,更煎至3升),牛膝(去苗)2两,附子(去皮脐)2两,赤箭2两,仙灵脾2两,何首乌2两,鹿角胶2两,乳香2两。制法上为细末,入前煎中

  • 和肝醒脾化湿丸

    药方名称和肝醒脾化湿丸处方醋柴胡3钱,青皮4钱(炒),炙香附6钱,白芍4钱(炒焦),藿香梗4钱,厚朴4钱(紫老),新会皮4钱,苍术4钱(炒),落水沉3钱,于术3钱(炒焦),白茯苓6钱,广砂3钱(仁),

  • 三黄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黄散药方名称三黄散处方大黄黄连黄芩各120克制法上药三味,研细末。亦可为丸。功能主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用法用量每服2克,一日三次。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尤氏喉科秘书》:

  • 九味解毒散

    药方名称九味解毒散处方黄连(炒)3分,金银花3分,连翘3分,芍药3分,山栀4分,白芷6分,当归8分,防风3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热毒胎毒,发为疮疡,未溃作痛者。用法用量水煎,母子并服。摘录《保婴撮要》

  • 京三棱方

    药方名称京三棱方别名京三棱散处方京三棱1两(微煨,锉),柴胡3分(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当归3分(锉,微炒),赤茯苓3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半两,鳖甲半两(涂

  • 六味桂枝汤

    药方名称六味桂枝汤处方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根节)1两,石膏1两,干姜(炮)1两,白术(生用)1两,苍术(米泔浸,麸炒)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

  • 齑汁丸

    药方名称齑汁丸处方杏仁7粒(去皮、尖)巴豆1粒(去皮、膜)朱砂少许制法上药共研成膏,丸如黄米大。功能主治治痰饮咳嗽并酒食所伤。用法用量每服3丸,临卧时用淡齑汁送下;如酒积,沮酒送下。小儿服1丸。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