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消瘰丸

消瘰丸

医学心悟》卷四:消瘰丸

药方名称消瘰丸

别名消疠丸(《疡医大全》卷十八)。

处方元参(蒸)牡蛎(煅,醋研)贝母(去心,蒸)各120克

制法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滋阴,化痰散结。治肝肾阴号所致的瘰疠。

用法用量每服9克,开水下,日二服。

备注本方所治瘰疠,是由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而成。方中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牡蛎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亦可用于痰核,瘿瘤属痰火结聚者。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消瘰丸

药方名称消瘰丸

处方牡蛎(煅)300克 生黄耆12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 朱血竭30克 生明乳香30克 生明没药30克龙胆草60克玄参90克浙贝母60克

制法上药十味,共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健脾清肝,通气活血。治肝胆椰火与痰涎凝结而成之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海带15克,洗净切丝,煎汤送下,日再服。

备注此方重用牡蛎海带以消痰软坚,为治瘰疬之主药。恐脾胃弱者,久服有碍,故用黄耆三棱莪术以开胃健脾,使脾胃强壮,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且此证之根在于肝胆,而三棱莪术善理肝胆之郁。此证之成,坚如铁石,三棱莪术善开至坚之结。又佐以血竭乳香没药,以通气活血,使气血毫无滞碍,瘰疬自易消散也。而犹恐少阳之火炽盛,加胆草直入肝胆以泻之,玄参、贝母清肃肺金以镇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猜你喜欢

  • 换肌丸

    《医方类聚》卷二十一引《济生续方》:换肌丸药方名称换肌丸处方苦参3两,大风油1两。制法上将苦参为细末,入大风油及少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诸癞大风疾。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温酒送下,不拘时候。仍

  • 解肌散火汤

    药方名称解肌散火汤处方葛根、防风、楂肉、桔梗、牛蒡子、升麻、紫草、红花、北柴胡、赤芍、黄芩、甘草。功能主治痘疹初热。用法用量芫荽为引。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柴胡散子

    药方名称柴胡散子别名柴胡饮子处方柴胡、防风、当归、人参、白芍药、甘草、黄芩、滑石、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痘疮表里俱实。用法用量柴胡饮子(《幼科掌》)卷二)。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 胡粉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胡粉散药方名称胡粉散处方胡粉黄连蛇床子白蔹各1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功能主治治干癣瘙痒不止。用法用量面脂调涂,湿即干掺。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济阳纲目》卷一○五:胡粉散药

  • 豆蔻煮散

    《杨氏家藏方》卷六:豆蔻煮散药方名称豆蔻煮散处方草豆蔻仁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高良姜2两(炒),白豆蔻仁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半两,丁香1分,陈橘皮(去白)1分,木香1分。

  • 二圣饮

    《普济方》卷八十九:二圣饮药方名称二圣饮处方雄黑豆半斤,皂角针(锉)半斤。功能主治中风。用法用量上用无灰酒2升,同煎至半升,去滓服。得汗为度。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九《直指》卷七:二圣饮药方名称二圣饮处

  • 木香枳实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四:木香枳实丸药方名称木香枳实丸处方木香枳实(去瓤,麸炒)各30克 赤茯苓(去黑皮)30克人参30克 诃黎勒皮(炮)45克大黄(锉,炒)90克郁李仁(研)60克制法上七味,捣罗为细末

  • 紫金皮散

    药方名称紫金皮散处方紫金皮(醋炒)天南星半夏黄柏(盐炒)草乌(炮)川乌(炮)川芎(茶水炒)川当归(煨)杜当归乌药川白芷(盐水炒)破故纸刘寄奴川牛膝桑白皮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跌扑损伤,浮肿疼痛

  • 橐龠丸

    药方名称橐龠丸处方硫黄1两,水银1两(2味同研,结成砂子),木香半两,当归半两,肉桂(去粗皮)半两,藿香叶半两,大黄(湿纸裹,连灰火内煨熟,去纸)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两作10丸。

  • 龙骨黄连丸

    药方名称龙骨黄连丸处方龙骨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白石脂1两半,胡粉(炒黄)1两,白矾(熬令汁枯)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日3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