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沉香荜澄茄散

沉香荜澄茄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四两,沉香荜澄茄葫芦巴(微炒)、肉桂(去粗皮)、茴香(舶上者.微炒)、补骨脂(微炒)、巴戟天(去心)、木香、川楝(炮.去核),各一两;川乌(炮.去皮.脐)半两,桃仁(去皮.尖.麸炒)二两。

炮制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盐末少许,煎八分,去滓,稍热服之。如盲肠、小肠一切气痛,服之有效,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二: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别名荜澄茄散(《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三)。

处方荜澄茄沉香胡芦巴(微炒)舶上茴香(微炒)破故纸(微炒)官桂(去皮)川苦楝子(炮,捶破,去核用肉)木香紫巴戟(穿心者)各30克桃仁(面炒,去皮,尖)60克川乌头15克(炮,去皮、脐)黑附子(炮制,去皮、脐)120克

制法上十二味,同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肾阳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大便泻利,小便滑数,并治膀胱、小肠一切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盐少许,同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博济方》卷二

《博济》卷二:沉香荜澄茄散

药方名称沉香荜澄茄散

别名荜澄茄

处方荜澄茄1两,沉香1两,葫芦巴(微炒)1两,破故纸(微炒)1两,官桂(去皮)1两,舶上茴香(微炒)1两,川苦楝子(炮,捶破,去核用肉)1两,木香1两,紫巴戟(穿心者)1两,黑附子(炮制,去皮脐)4两,桃仁(面炒,去皮尖)2两,川乌头半两(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面色萎黄,手足厥冷,胁肋虚满,精神困倦,脏腑自利,小便滑数及盲肠小肠一切气痛。

用法用量荜澄茄散(《证治要决类方》卷三)。本方改为丸剂,名“沉香荜澄茄丸”,(见《御药院方》)。

摘录《博济》卷二

猜你喜欢

  • 橘针汤

    药方名称橘针汤处方臭橘针不拘多少。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牙齿疼,久不愈。用法用量每用1合,水1碗,煎5-7沸,热漱牙疼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 快气消块散

    药方名称快气消块散处方陈皮(去白,炒)1两,京三棱(切片,酒浸一宿)1两,石菖蒲(节密者)1两,益智仁(大者,剪破尖,用麦麸炒令黄色,去麸)1两,北细辛(真者,去叶土)1两(净),蓬莪术(炮)3钱,青

  • 保真膏

    《摄生众妙方》卷二:保真膏药方名称保真膏处方天门冬1两,麦门冬1两,远志1两,谷精草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附子1两,小茴香1两,大茴香1两,羌活1两,木鳖子1两,独活1两。功能主治存精通气,固

  • 守中丸

    药方名称守中丸别名五芝地仙金髓丸(《圣济总录》卷十六)。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00克麦门冬(去心,焙)90克白术人参甘菊花(择去梗)山芋枸杞子各60克 生地黄10千克(绞取汁)制法上八味,先将生地黄汁

  • 白胶煎

    药方名称白胶煎处方白胶香。制法上为末,平铺纱帛上,火上烘干。功能主治壁镜咬。用法用量乘热贴。未可,再用。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七引《吴氏集验方》

  • 健脾化痰丸

    《摄生众妙方》卷六:健脾化痰丸药方名称健脾化痰丸处方半夏2两半,南星2两半(切作十字块,以长皂角肉1两半,明矾1两半,煮汁20碗,浸2味,经宿取出,次日文武火煮透,劈开南星、半夏内无白点为度,去皂角不

  • 固真丹

    《魏氏家藏方》卷二:固真丹药方名称固真丹处方韭子120克 舶上茴香(炒)补臀脂(炒)益智子鹿角霜各60克 白龙骨90克(煅,别研细如粉)制法上药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30克,同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天水丸

    药方名称天水丸处方白滑石(水飞)180克 大粉草(微炒)30克制法上为细末,生蜜捣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中暑身热,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开水化服1丸。摘录《鲁府禁方》卷一

  • 黄连人参膏

    药方名称黄连人参膏处方宣黄连5分或1钱,人参5分或1钱。制法上切碎。功能主治目赤痒痛。用法用量用水1小钟,同浸,饭锅蒸少顷,取出冷定,频点眼角;或于临用时研入冰片少许更妙。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

  • 花柳败毒丸

    药方名称花柳败毒丸处方朴硝2两,桃仁1两,赤芍1两,全蝎1两,浙贝母1两,血蝎1两,金银花4两,野大黄4两,茯苓5钱,炮山甲5钱,车前子5钱,蜈蚣30条(去头足)。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2钱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