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快膈汤

快膈汤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快膈汤

药方名称快膈汤

处方橘皮4两,盐1两(分作4份,1份用盐汤浸青橘皮一宿,漉出,去瓤,又用盐3份一处拌匀,候良久,铫子内炒微焦,为末)。

功能主治膈下冷气,及酒食饱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茶末半钱,水1盏,煎至7分,放温常服。不用茶煎,沸汤点亦妙。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

辨证录》卷六:快膈汤

药方名称快膈汤

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熟地1两,柴胡1钱,甘草1钱,生地2钱,麦冬2钱,枳壳3钱,半夏3钱。

功能主治舒肝解火,补肾济水。主肝火郁结不伸,闷烦躁急,吐痰黄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快膈汤

药方名称快膈汤

别名紫姜汤

处方生姜2斤(切片,米泔浸3日,晒令半干),丁香皮3两(锉),甘草6两(切如大豆),盐半斤。

制法上以净铫一枚,先入盐炒熟;次下姜,候姜稍干脆;次下甘草,炒色赤;次下丁香皮同炒,不得焦紫色为度。乘热入新瓷瓶,密封不得透气,三日后开,为细末。

功能主治饮酒过多,胸膈不快,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每服1钱,佛汤点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活幼心书》卷下:快膈汤

药方名称快膈汤

处方人参(去芦)1两,青皮(去白)1两,缩砂仁1两,乌药1两,良姜(锉,用东壁土炒)1两,香附子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顺气和中,消导宿滞。主胸膈不快,饮食少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温盐汤调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经验良方》:快膈汤

药方名称快膈汤

别名快膈散

处方白术(炒)1两,丁香2钱半,香附子(炒)2钱半,草果仁半两,诃子(炮)半两,半夏(汤泡2次)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脘停痰,膈中留饮,心头不快,时复有声,或饮食后、或早起口吐清水。

用法用量快膈散(《普济方》卷一六六)。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经验良方》

猜你喜欢

  • 炼石补天

    药方名称炼石补天处方制乳香1钱,赤石脂3钱,制没药1钱,北细辛1分,人中白2钱,白马粪2钱,象皮1钱,人中黄2钱,血竭2钱,上冰片1分,朱砂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咽痛微嗽,口烧而不渴,足心如烙,阴

  • 还光散

    药方名称还光散处方菊花(炒)、羌活、防风、蝉蜕(去足翅)、蒺藜(炒)、川芎、当归、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暴生赤白翳膜。用法用量食后茶调下。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 退黄丸

    药方名称退黄丸处方青矾60克(锅内溶化,入陈黄米3千克,用醋拌匀,慢火炒令烟尽为度)平胃散180克制法二药同炒少顷,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运脾化湿。治脾胃不健,气滞湿蕴所致之萎黄浮肿,心

  • 青露散

    药方名称青露散处方白及白蔹白薇白芷白鲜皮朴消青黛黄柏大黄天花粉青露叶(即芙蓉叶)老龙皮(即老松树皮)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发背疽,一切恶疮。用法用量用生姜自然汁调,围敷,如干时,再用姜汁调

  • 太清饮

    药方名称太清饮处方知母石斛木通各4.5克石膏(生用)15~20克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治胃火烦热,呕吐口渴,发斑发狂。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200毫升,温服或冷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摄风酒

    药方名称摄风酒处方寻风藤(一两)五加皮(一两半) 虎胫骨(二钱半)乌药(五钱)石楠叶(二钱半) 青木香(二钱半)苍术(五钱)骨碎补(七钱半) 三角尖(一两.石上生者)威灵仙(二钱半) 川续断(二钱半)

  • 化虫圆

    药方名称化虫圆处方胡粉(炒)、鹤虱(去土)、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枯)十二两半。炮制上为末,以面糊为圆,如麻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疾病多有诸虫,或因腑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

  • 半夏十味汤

    药方名称半夏十味汤处方半夏5两(熊州者,汤洗去滑,汁尽),干姜3两,吴茱萸2两,桂心1两,白术3两,细辛3两,柴胡3两,牡丹皮3两,大黄5两,芒硝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天行病。服生芦根等8味饮子饮之

  • 脑乐静

    药方名称脑乐静处方甘草浸膏35.4g大枣125g小麦416g性状为淡棕色的黏稠液体;气微,味甜。炮制以上三味,取甘草浸膏,加水适量,加热溶化,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取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

  • 拔管丸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拔管丸药方名称拔管丸处方炒生地4两,炒槐米2两,炙猬皮2张,象牙屑4两,酒归身2两,炒黄耆2两,广胶2两(土炒成珠),川山甲1两2钱(土炒)。制法上为末,砂糖烊为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