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巴豆膏

巴豆膏

《圣惠》卷六十五: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7粒(去皮,研),硫黄半两(细研),白矾半两(烧灰),芜芎半两,猪脂3两。

制法上为末,炼猪脂成油,入前药末调和令匀。

功能主治一切疥疮有虫,时作瘙痒。

用法用量每用莲子大,于手掌内搓涂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1粒(研烂),猪脂膏少许(一方用胭脂膏少许)。

功能主治蜈蚣及虫咬伤痛。

用法用量调涂疮口。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引《经验良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5粒(去壳,生研),蜣螂1枚(去足翅,生用)。

制法上药同研匀如膏。

功能主治箭镞入骨,不可拔,无计得出者。

用法用量用时丸如绿豆大,涂箭疮内。须臾痛定,微痒且忍之,待极痒不可忍,撼动箭镞即拔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巴豆膏

药方名称巴豆膏

处方巴豆(去壳,炒焦)。

制法研如膏。

功能主治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生肌。主发背中央肉死,及恶疮、臁疮内有毒根,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外涂。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

猜你喜欢

  • 草罂饮

    药方名称草罂饮处方木瓜草1两(一方用马齿苋),罂粟壳半两,甘草半两。功能主治小儿久新痢疾,不食身热。用法用量上(口父)咀。3岁每服1钱,水半盏,煎3分,去滓,食前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引《仁存方》

  • 阿胶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阿胶散药方名称阿胶散处方阿胶23克(捣碎,炒令黄燥)白茯苓23克白术23克当归30克(锉,微炒)陈橘皮30克 (汤浸,去白、瓤,焙)芎藭23克甘草7.5克(炙微赤,锉)功能主治

  • 金樱丹

    药方名称金樱丹处方金樱(取汁)2两,山术(取汁)2两,生地黄(取汁)2两,仙灵脾(取汁)2两,肉苁蓉(酒浸)2两,菟丝子(酒浸,别研)2两,牛膝(酒浸)2两,生鸡头肉(干)2两,生莲子肉(干)2两,干

  • 龙鳞丸

    药方名称龙鳞丸处方青州白丸子末1两,大青鱼鳞(糯米炒黄,研为末)1两。制法上和匀,以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痫频作。用法用量每服50丸,姜汤送下,不拘时候。摘录《普济方》卷一○○

  • 葱豆洗汤

    药方名称葱豆洗汤别名蒺藜子汤、蒺藜汤处方赤小豆1升,葱(合青,切)1升,蒺藜子1升(碎),菘菜子1升(舂碎),蒴藋(切)5升,巴豆100枚(合心皮,打破)。功能主治虚热及服石热,当风露卧,冷湿伤肌,热

  • 姜栀六君汤

    药方名称姜栀六君汤处方六君子汤加干姜、栀子。功能主治中虚痰饮,善怒多呕,肝热脾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级》卷八

  • 淋熨芎藭汤

    药方名称淋熨芎藭汤处方芎藭1两,泽兰2两,甘草2两,川椒1两(去目),当归1两,吴茱萸1两,桑根白皮2两(锉),松脂3两,黑豆1升(碎捣,入松脂内,微炒令香)。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伤折疼痛。用法用量每

  • 白药散

    《直指》卷二十一:白药散药方名称白药散处方白药、朴消。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散血消痰。主喉中热塞肿痛。用法用量以小管吹入喉。摘录《直指》卷二十一《圣济总录》卷七十:白药散药方名称白药散处方白药2两半,生

  • 大黄甘草饮

    药方名称大黄甘草饮处方大黄(锉,钞)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1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小儿惊热。用法用量以水3盏,浸1宿,煎取1盏澄清。儿生3日,与1蚬壳许,余量儿大

  • 攻坚败毒膏

    药方名称攻坚败毒膏别名乾坤一炁膏处方当归1两,熟地1两,生地1两,白芍药1两,赤芍药1两,南星1两,半夏1两,三棱1两,蓬术1两,木鳖1两,两头尖1两,川山甲1两,巴豆仁1两,肉桂1两,五灵脂1两,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