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姜桂汤

姜桂汤

万病回春》卷五:姜桂汤

药方名称姜桂汤

处方干姜肉桂良姜各2克枳壳(去瓤,麸炒)陈皮砂仁厚朴(姜汁炒)吴茱萸(炒)各3克香附4.5克木香1.5克(另研入服)甘草0.6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寒性腹痛。绵绵而痛,喜温喜按,苔白,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水煎服。

痛不止,加延胡索茴香乳香;寒极手足冷,加附子,去茱萸、良姜;泄泻,去枳壳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朱氏集验方》卷四:姜桂汤

药方名称姜桂汤

处方白姜(炮)半两,红豆半两,肉桂半两,丁香半两,粉草半两,缩砂仁(炒)半两,败姜(用灶心土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呕吐。

用法用量方中败姜,《普济方》引作“败酱”。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普济方》卷二一三:姜桂汤

药方名称姜桂汤

处方干姜、官桂、甘草罂粟壳、黄柏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里急后重,小腹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两重,泉水煎,空心服。

赤,加黄柏;白,加干姜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三

《回春》卷五:姜桂汤

药方名称姜桂汤

处方干姜7分,良姜7分,官桂7分,藿香苍术(米泔制)、厚朴(姜汁炒)、陈皮甘草(炙)、木香茴香(酒炒)、枳壳(麸炒)、砂仁香附(炒)各等分。

功能主治痛甚,加乳香;手足厥冷,脉沉伏,加附子,去良姜。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磨木香服。

摘录《回春》卷五

《回春》卷五:姜桂汤

药方名称姜桂汤

处方干姜7分,肉桂7分,良姜7分,枳壳(去瓤,麸炒)1钱,陈皮1钱,砂仁1钱,厚朴(姜汁炒)1钱,吴茱萸(炒)1钱,香附1钱半,木香5分(另研入服),甘草2分。

功能主治寒腹痛。

用法用量生姜1片,水煎服。

痛不止,加玄胡索、茴香乳香;寒极,手足冷,加附子,去茱萸、良姜;泄泻,去枳壳

摘录《回春》卷五

《疝症积聚编》:姜桂汤

药方名称姜桂汤

处方干姜桂枝苍术半夏附子生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寒疝,心胃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疝症积聚编》

猜你喜欢

  • 保婴镇惊散

    药方名称保婴镇惊散处方僵蚕5钱,朱砂4钱,胆星2钱,天竺黄3钱,川贝母2钱,雄黄1钱5分,金箔10张,法夏2钱,琥珀2钱,甘草1钱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急热惊风,痰涎壅盛。用法用量周岁以下每

  • 矾龙散

    药方名称矾龙散处方枯矾5分,龙骨(煅)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因剪脐,外伤于风邪,以致脐疮不干。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干掺脐上。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 和解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解散药方名称和解散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陈皮(洗),各四两。桔梗、甘草,各半斤。苍术(去皮)一斤。炮制同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四时伤寒头痛,憎寒壮热,

  • 除翳明目汤

    药方名称除翳明目汤处方黄连2钱,生地2钱,赤芍2钱,归尾2钱,赤茯苓2钱,防风2钱,细辛2钱,大黄2钱,桑白皮2钱,南谷精草3钱,甘菊花3钱,生甘草3钱。功能主治云翳初结,翳嫩火盛者。用法用量水煎,食

  • 地黄膏

    《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地黄膏药方名称地黄膏处方生地黄(研如膏)木香(为末)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臂臼脱出,局部肿痛;及痈肿来破者。用法用量视肿处大小,将生地黄膏摊纸上,再将木香粉撒布地黄膏上,然后再摊一

  • 理气祛风散

    药方名称理气祛风散处方青皮3克陈皮2.5克枳壳2.5克桔梗2克 南星(制)3克半夏(制)1克乌药2.5克天麻3克川芎2.5克白芷2克防风2.5克荆芥2克羌活3克独活3克白芍药2克甘草1.8克制法上哎咀

  • 皂刺大黄汤

    药方名称皂刺大黄汤处方皂刺 生川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小儿脏毒便血初起,肛门肿痛者。用法用量用水、酒煎服。量小儿年岁大小,体质虚实,增减用量。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 应痛散

    药方名称应痛散处方延胡索(炒)当归(去芦)桂心(去皮取肉)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闪挫疼痛,身体无力。用法用量每服9~l5克,以酒调下,不拘时。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三

  • 黄耆白术汤

    《兰室秘藏》卷中:黄耆白术汤药方名称黄耆白术汤别名黄耆白术散处方细辛3分,吴茱萸5分,川芎5分,柴胡1钱,升麻1钱,当归身1钱5分,黄柏2钱(酒洗),炙甘草2钱,羌活2钱,五味子3钱,白术5钱,人参5

  • 银翘解毒丸

    药方名称银翘解毒丸处方金银花200g连翘200g薄荷120g荆芥80g淡豆豉100g牛蒡子(炒)120g桔梗120g 淡竹叶80g甘草100g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蜜丸;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炮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