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煎丸

大黄煎丸

《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大黄煎丸

药方名称大黄煎丸

别名大黄

处方大黄9两(锦纹新实者,若微朽即不堪用,削去苍皮乃称)。

制法上为散,以上好米醋3升和之,置铜碗内,于大铛中浮汤上,炭火煮之,火不用猛,又以竹木篦搅药,候堪丸,乃丸如梧桐子大,于小瓷器中密贮。

功能主治下脓及宿结。主小儿无辜闪癖,或头干瘰疬、头发黄耸分去,或乍痢乍瘥。

用法用量大黄丸(《医方类聚》卷二五三引《神巧万全方》)。

注意禁牛、马、驴、鸡、猪、鱼、兔肉、生冷、粘滑、油腻、小豆、荞麦。乳母亦同此忌。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崔氏方》

《圣惠》卷四十八:大黄煎丸

药方名称大黄煎丸

处方大黄(锉碎,微炒,别捣罗为末,以酒1升、醋1升熬如膏)1两,京三棱1两(锉碎,醋拌,炒令干),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诃黎勒皮1两,桂心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大黄煎中,更入蒸饼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伏梁气,心胸妨实,背膊烦疼,不能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以温酒送下10丸至15丸。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猜你喜欢

  • 清热代茶饮

    药方名称清热代茶饮处方鲜青果20个(去核)鲜芦根4支(切碎)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治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痰涎壅盛。用法用量水煎,代茶饮。备注方中鲜青果能清肺利咽,去火化痰,芦根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

  • 连蒜丸

    药方名称连蒜丸处方川连2两(为末)。制法大蒜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积滞食。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 归茸散

    药方名称归茸散处方鹿茸1两。功能主治痘疮血虚不能成浆。用法用量以好酒瓦瓶煮令皮脱,取出将酒滤过,留用其茸,再煮皮烂为度,以布滤,揉烂,皮化在酒内,其毛去之,再将骨炙为末;用当归5钱煎汤,调酒胶及末,渐

  • 黑豆粥

    药方名称黑豆粥处方黑豆半升,桑枝(锉)半升,构皮(锉)半升。功能主治利小便,除浮肿。主水气。用法用量以水5大盏,煮取2大盏,去滓,每取汁1盏,入米1分,煮作粥,空心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 秦艽白术丸

    药方名称秦艽白术丸处方秦艽(去芦)桃仁(汤浸,去皮、尖)皂角仁(烧存性)各30克当归梢(酒浸)泽泻枳实(麸炒黄)白术各15克地榆9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熟汤打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令药光

  • 衮金丸

    药方名称衮金丸处方干姜(不炮)1两,真橘皮(不去白,洗)1两,天南星(生用)1两,半夏(不汤洗)1两。制法先用生姜1两(不去皮)捣烂,制半夏、南星末作曲,却用余药一处为,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雄

  • 消瘿散

    药方名称消瘿散处方海藻(酒洗)海带(酒洗)昆布(酒洗)海马(酒炙)海红蛤(煅)石燕(煅)海螵蛸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化痰软坚,散结消瘿。治瘿气。用法用量清茶下。兼服含化丸,并用灸法,相济以收全

  • 荆芥桔梗汤

    药方名称荆芥桔梗汤处方荆芥穗、桔梗(去芦)、甘草(生)、牛蒡子(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喉中生疮。用法用量每用1钱,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九

  • 豆蔻理中丸

    药方名称豆蔻理中丸处方人参1两,白术2两,干姜5分,甘草(炙)5分,肉豆蔻7钱(面裹煨)。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产后元气虚弱,脐腹疼痛,泄泻不止;又治男子脾胃虚弱,久泄不止。用法

  • 二加龙骨汤

    《外台秘要》:二加龙骨汤药方名称二加龙骨汤处方龙骨12克,炙甘草12克,煅牡蛎18克,白薇18克,炮附子18克,芍药24克,大枣4枚,生姜30克。功能主治导火泄热,清上温下。主肾阳亏虚,虚火上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