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蒜丸

大蒜丸

《得效》卷九: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不以多少(煨,剥去皮,烂研)。

制法上药同淡豆豉末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阴汗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大枣、灯心煎汤送下。

摘录《得效》卷九

普济方》卷二四九: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川楝子(取肉,炒)2两,破故纸(炒)2两,黑牵牛(炒熟)2两,玄胡索1两半,青木香(南木香拣细青者)。

制法上用大蒜10枚,每瓣内夹巴豆1粒,火内煨热大蒜令香,去皮及巴豆,只用大蒜10头擂细,加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小肠气,肾囊大。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用盐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

《仙拈集》卷一: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10个。

制法捣如泥,入蛤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浮胀垂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白汤送下。小便下数桶即愈。若气不升降,即以大蒜每瓣切开,入茴香7粒,湿纸裹,煨烂嚼,白汤送下;如下不止,即以丁香茴香煨服,每瓣用3粒。

摘录《仙拈集》卷一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大蒜2枚,淡豆豉10枚。

制法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香菜汤送下,1日2次;大蒜9蒸更佳,仍以冷齑水送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圣惠》卷八十四:大蒜丸

药方名称大蒜丸

处方独颗蒜1枚(去心),巴豆1枚(去皮心)。

制法上药取巴豆纳蒜中,用湿纸裹煨令熟,捣如膏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醋汤送下。以吐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 清咽消肿饮

    药方名称清咽消肿饮处方甘草玄参前胡薄荷牛蒡子栀子黄连石膏连翘荆芥防风桔梗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治风热上涌,头目不清,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尤氏喉科秘书》

  • 官桂汤

    药方名称官桂汤处方广陈皮8分,厚朴1钱,肉桂5分,制半夏1钱,干姜5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缢死救醒后,以此方调理。用法用量水煎服,与粥饮之。摘录《沈氏经验方》

  • 半夏曲芽汤

    《古今医统》卷二十四:半夏曲芽汤药方名称半夏曲芽汤处方半夏陈皮茯苓枳壳槟榔神曲麦芽香附子厚朴苍术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化痰消积,下气止呕。主饮食积滞,痰涎壅盛,呕吐不已。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1枚,

  • 二丹丸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二丹丸药方名称二丹丸处方丹参45克 丹砂6克(为衣)远志(去心)15克茯神30克人参15克 菖蒲15克 熟地黄45克天门冬45克(去心)麦门冬30克(去心)甘草30克制法上

  • 参附龙牡救逆汤

    药方名称参附龙牡救逆汤处方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炙甘草。功能主治温补心阳,救逆固脱。主心阳虚衰,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胁下并可出现瘀块,舌苔薄白

  • 大黄黄连泻心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黄黄连泻心汤药方名称大黄黄连泻心汤处方大黄(五钱)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不可下,宜此药攻其痞。用法用量

  • 加减定喘汤

    《医学探骊集》卷四:加减定喘汤药方名称加减定喘汤处方白果仁7个,粟壳4钱,麻黄3钱,桑白皮4钱,龙骨3钱(煅),海浮石3钱,紫蔻仁1钱,黄芩4钱,甘草2钱功能主治嗽喘。脾胃不健,气血亏虚,气不相接而喘

  • 枇杷地榆液

    药方名称枇杷地榆液处方枇杷叶31g,地榆31g。功能主治急性渗出性湿疹、皮炎。用法用量水煎,热溻患部,罨包外用。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毓麟固本膏

    药方名称毓麟固本膏处方杜仲熟地黄附子肉苁蓉牛膝破故纸续断官桂甘草各120克 生地黄大茴香小茴香菟丝子蛇床子天麻子紫梢花鹿角各45克 羊腰子1对赤石脂龙骨各30克麻油4升 黄丹1.5千克雄黄丁香沉香木香

  • 苓泽姜苏汤

    药方名称苓泽姜苏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生姜3钱,杏仁3钱,甘草2钱,橘皮3钱,紫苏3钱。功能主治鼻渊。用法用量水煎半杯,热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