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圣愈汤

圣愈汤

药方名称圣愈汤

处方地黄地黄川芎人参各0.9克当归黄耆各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治诸恶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疮证脓水出多,五心烦热,口渴;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其质清稀,少腹有空坠感,心慌气促,倦怠肢软,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稍热,不拘时服。

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于气血两虚。方中人参黄耆补气,当归身、生熟地黄川芎补血滋阴。配合成方,有补气养血之功。气旺则血自生,血旺则气有所附。喻嘉言论本方说:"按失血过多,久疮溃脓不止,虽曰阴虚,实未有不兼阳虚者,合用人参黄耆,允为良法。凡阴虚证大率宜仿此。"临床常用于出血过多,·血虚而气亦虚,以烦热,烦渴,睡卧不宁,心慌气促,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等为辨证要点。《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载圣愈汤,即四物汤加人参黄耆,治一切失血过多,阴亏气弱,烦热作渴,睡卧不宁者。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猜你喜欢

  • 六安煎

    药方名称六安煎处方陈皮4.5克半夏6~9克茯苓6克甘草3克杏仁3克(去皮、尖,切)白芥子1.5~2.1克(老年气弱者不用)功能主治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

  • 禁口丹

    药方名称禁口丹处方枇杷叶10片(蜜灸),砂仁10枚。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噤口痢;亦治痢泻而吐食。用法用量熟蜜调抹口上。摘录《医统》卷三十六引《医学集成》

  • 附子粥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附子粥药方名称附子粥处方附子7.5克(炮裂,去皮、脐)干姜30克(炮裂,锉)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末。功能主治治冷痢,饮食不下。用法用量每日煮粥时纳药3~6克,空腹时食之。以愈为度。

  • 理血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血汤药方名称理血汤处方生山药30克 生龙骨(捣细)18克 生牡蛎(捣细)18克海螵蛸(捣细)12克茜草6克 生杭芍9克白头翁9克 真阿胶(不用炒)9克功能主治清热止血。治肾阴

  • 橘皮干姜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橘皮干姜汤药方名称橘皮干姜汤处方橘皮通草干姜(炮)桂心各60克人参30克甘草(炙)60克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治伤寒哕逆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

  • 膈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膈气散药方名称膈气散处方肉豆蔻仁、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

  • 光明洗眼方

    药方名称光明洗眼方处方古青钱10文,黄连1钱,杏仁7枚(去皮),艾叶3片。功能主治风热眼眶红烂者。用法用量用水1钟,煎去其半,澄清1宿,次日频频洗之。各家论述铜性清肃,可以胜热明目;黄连苦燥,可以泻热

  • 气郁汤

    药方名称气郁汤处方香附(童便浸一宿,焙干,杵去毛,为粗末)9克苍术橘红制半夏各4.5克 贝母(去心)茯苓川芎紫苏叶(自汗用苏子)山栀仁(炒)各3克甘草木香槟榔各1.5克功能主治治气郁,胸满胁痛,脉沉而

  • 淋洗秦皮汤

    药方名称淋洗秦皮汤处方秦皮2两(去粗皮),柴胡2两(去苗),黄柏2两(去粗皮),黄连2两(去须),蛇衔2两,苦竹叶2握,细辛(去苗叶)1两。制法上为末,拌匀。功能主治目生眵(目蔑)。用法用量本方方名,

  • 呼脓散

    药方名称呼脓散处方乳香5钱,没药5钱,姜蚕4钱,雄黄1钱半,大黄1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祛腐定痛,提毒呼脓。主用法用量掺疮口,上盖薄贴。摘录《药奁启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