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胡三白汤

参胡三白汤

《伤寒全生集》卷四:参胡三白汤

药方名称参胡三白汤

处方人参、白茯苓白芍白术柴胡

功能主治伤寒过经不解,人弱脉虚,不可下者。汗下后,虚微少气,发热,口燥。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水煎服。

心烦不安者,加麦冬、五味;渴,加天花粉知母;阴火动,加黄柏知母;走精者,加牡蛎;心烦口苦,痞满,加枳实黄连;不眠,加远志竹茹、辰砂。

各家论述古今名医方论》:此热是少阳之虚,不得仍作火治,故于柴胡方中去黄芩;口燥而不呕,故去半夏;少气而反去甘草者,欲其下达少阴也。于真武汤中不取附子,欲其上通少阳也;所藉惟人参,故用为君;佐白术,以培大阴之母;白芍滋厥明之血,茯苓清少阴之水,生姜柴胡散表邪,大枣人参补元气。信为大病后调理之圣剂,至当而可法者也。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回春》卷三:参胡三白汤

药方名称参胡三白汤

处方人参5分,柴胡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白芍(炒)、当归陈皮麦门冬(去心)、五味子10粒,山栀子5分,甘草5分,乌梅1个。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止后,发热头疼身痛,口干脉数者。霍乱虚烦。

用法用量大枣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摘录《回春》卷三

猜你喜欢

  • 葶苈木香丸

    药方名称葶苈木香丸处方人参汉防己各30克 苦葶苈(炒)120克木香槟榔木通白茯苓(去皮,面襄,煨)各30克制法上为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水气,通身虚肿。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

  • 萝卜牙皂散

    药方名称萝卜牙皂散处方萝卜子4两(用巴豆16粒同炒),牙皂1两5钱(煨,去弦),沉香5钱,枳壳4两(火酒煮,切片,炒),大黄1两(酒焙),琥珀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五臌。用法用量每服1钱,随病轻重

  • 宜风散

    药方名称宜风散处方巴豆(去油)大黄(炮)朴消枳壳陈皮(去瓤)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痔疮。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如服药后大便结涩,二至三日后再服。摘录《急救

  • 六柱散

    药方名称六柱散处方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熟附子半两,南木香半两,肉豆蔻半两,白术半两。功能主治小儿吐痢泄泻,胃虚脾慢,手足俱冷,六脉沉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

  • 非疳散

    药方名称非疳散处方冰片4分,人中白(煅去臭气,存性)1两,五倍子(炒茶褐色,存性)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清热止疼,去臭秽。主葡萄疫。邪毒攻胃,牙龈腐烂,口臭出血,形类牙疳,而青紫斑点色反淡,久则

  • 四七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七汤药方名称四七汤处方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炮制上俰咀。功能主治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

  • 集芳散

    药方名称集芳散处方官白芷3钱,川芎3钱,藿香3钱,木香3钱,防风3钱,甘草3钱5分,葱1大把。功能主治一切溃烂痈疽。用法用量水煎洗。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 茯苓大枣粥

    药方名称茯苓大枣粥处方茯苓粉30克粳米60克大枣10克 白糖适量制法将大枣去核,浸泡后连水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茯苓粉拌匀,稍煮即可。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补中。适用于小儿脾虚久泻。用法用量服时加白糖

  • 疳积饼

    药方名称疳积饼处方青皮(去瓤)5钱,陈皮5钱,山楂肉5钱,神曲(炒)5钱,麦芽(炒)5钱,砂仁(炒)4钱,白术(去芦)6钱,三棱(煨)5钱,莪术(煨)5钱,木香5钱,槟榔4钱,甘草(炙)4钱,小茴(炒

  • 麻黄牵牛汤

    《古今医统》卷七十一:麻黄牵牛汤药方名称麻黄牵牛汤处方麻黄(去节)羌活射干荆芥穗紫菀茸防风知母蔓荆子牵牛各3克半夏6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石淋,水道不通,头痛昏闷。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