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化坚膏

化坚膏

《点点经》卷三:化坚膏

药方名称化坚膏

处方昆布海藻桃仁红花半夏乳香黄连大黄没药黄柏知母、寸香、瓦茎(煅)各等分,活脚鱼(不拘大小)1个,苋菜1把。

制法用清油(即芝麻油)1斤半,浸1日,熬枯去滓,以金丹6两收油用,贴时仍用寸香1分,掷入膏上。

功能主治肚腹坚,或浮起有形,或满腹行走,不时作痛,心胸胀闷,气胀吼喘。

用法用量用膏贴硬处。然后用攻破之剂,以硬变软为度。如坚又移别处,原贴之膏不动,另取1片贴之。

注意忌发物。

摘录《点点经》卷三

《中药制剂手册》引《天津市固有成方统一配本》:化坚膏

药方名称化坚膏

处方夏枯草6两,昆布6两,海藻6两,干姜3两,鹿角3两,五灵脂3两,甘遂3两,大戟3两,牡蛎3两,白芥子3两,雄黄3两,肉桂3两,麝香3钱,信石3两。

制法雄黄肉桂信石麝香单包;将夏枯草等10味,碎断,另取麻油240两,置于锅内,微热,将夏枯草等药料倒入,炸枯,捞除残滓,取油过滤,即得药油;炼油,下丹,去火毒。将上列雄黄肉桂信石3味分别轧为细粉;将麝香3钱研细,与雄黄肉桂信石细粉陆续配研,取膏油加热熔化,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兑入细料搅匀,将膏油分摊于纸褙上,微晾,向内对折。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坚止痛。主痰核瘰疬,乳核疮疖,红肿坚硬,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用时温热化开,贴于患处。

摘录《中药制剂手册》引《天津市固有成方统一配本》

《中医伤科学讲义》:化坚膏

药方名称化坚膏

处方白芥子2两,甘遂2两,地龙肉2两,威灵仙2两5钱,急性子2两5钱,透骨草2两5钱,麻根3两,细辛3两,乌梅肉4两,生山甲4两,血余1两,江子1两,全蝎1两,防风1两,生草乌1两,紫硇砂6钱(后入)。

制法用香油5斤,东丹2斤半,将上药入香油内熬枯去滓,炼油,滴水成珠时下丹,将烟搅净后再下硇砂

功能主治祛风化瘀。主损伤后期,软组织硬化或粘连者。

用法用量敷贴。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猜你喜欢

  • 方脉流气饮

    药方名称方脉流气饮处方紫苏青皮(去白)当归(酒拌)芍药(炒)乌药茯苓桔梗(炒)半夏(姜制)川芎黄耆(炙)枳实(麸炒)防风陈皮(去白)甘草(炙)各3克木香大腹皮槟榔枳壳(麸炒)各1.5克功能主治主瘰疬流

  • 葛根桂枝汤

    药方名称葛根桂枝汤处方葛根、防风、甘草、桂枝、赤芍、升麻。功能主治辛热发散。主麻疹初起,值时令大寒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淡豆豉1钱为引。摘录《麻科活人》卷二

  • 狼脂膏

    药方名称狼脂膏处方大风子、番木鳖、蜀椒、枯矾、轻粉、白附子、雄黄各等分,麝香减半。制法上为细末,以狼脂为膏。功能主治顽癣如牛皮,多生内股阴囊,搔痒最甚。摘录《霉疮证治》卷下

  • 银甲汤

    药方名称银甲汤处方金银花24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红藤24克,蒲公英24克,生鳖甲24克,紫花地丁30克,生蒲黄12克,椿根皮12克,大青叶12克,琥珀末12克,桔梗12克,茵陈13克。功能主治

  • 立通丸

    药方名称立通丸别名青橘皮丸处方京三棱(炮,锉)1两,黄连(去须)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蓬莪术(炮)1两,巴豆霜1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胃热肠寒,善食数饥,便溺,小

  • 连理汤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连理汤药方名称连理汤处方理中汤加茯苓黄连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外受暑邪,内伤生冷,泄泻次数甚多,心烦口渴,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如中暑

  • 豆豉散

    药方名称豆豉散处方豆豉4两(炒)。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口疮。用法用量每用绵裹1钱匕含之,每日5-7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 和胃二陈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和胃二陈煎药方名称和胃二陈煎处方干姜(炒)3~6克砂仁1.2~1.5克陈皮半夏茯苓各4.5克 炙甘草2.1克功能主治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时作。用法用量用水300毫

  • 八味消风饮

    药方名称八味消风饮处方生地9g,连翘9g,红花6g,桃仁6g,白鲜皮15g,地肤子6g,僵蚕9g,蝉蜕9g。功能主治荨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血热风盛,加丹皮、赤芍、银花;肺热便燥,加青黛、大黄、白芷;

  • 愈风燥湿化痰丸

    药方名称愈风燥湿化痰丸处方白术(炒)苍术(米泔浸)杜仲(姜汁炒)各60克牛膝(酒浸)川芎薏仁 巴裁 破故纸(炒)各30克当归牙皂(瓦炒)防风羌活生地独活防己天麻南星半夏陈皮木香沉香川乌僵蚕全蝎各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