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解毒生脉散

加味解毒生脉散

《千家妙方》上册引关幼波方:加味解毒生脉散

药方名称加味解毒生脉散

处方西洋参15克(另煎对服)五味子10克玄参15克 生地15克 丹皮15克天花粉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 银花30克麦冬30克赤芍15克远志15克 鲜茅根60克 川贝12克犀角1.5克(对服)羚羊粉1.5克(对服)

功能主治强心护阴,清营解毒。治大肠杆菌败血症并中毒性休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

备注本方所治大肠杆菌败血症而致中毒性休克,高热曾达40.3℃,继而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且有幻视,病情严重。此乃心气素亏,以致邪热逆传心包之故。证见高烧,口干咽痛,脉细数,舌绛少苔,实为邪已入营,气阴两伤;由于毒热炽盛,阻闭于内,不得透达,以致四肢逆冷,此乃热深厥深,阳极似阴之象。此时病邪嚣强而正气衰微,正不抗邪,若不积极扶正,则正气暴脱,故以强心护阴,清营解毒为法。方以生脉散、清营汤化裁,重用西洋参麦冬五味子以养心气,收敛耗散之精气;银花、犀角、羚羊粉、白茅根、丹皮、生地、知母黄柏赤芍清营解毒,凉血散瘀;玄参天花粉以加强养阴生津之力;川贝、远志调补心气,化痰散结,以防痰热阻闭心包。盖热邪已逆传心包,在热甚阴伤的情况下,势必灼液为痰,因而痰热忸闭包络,神志被蒙,已为必然趋向,用以预防痰闭,实为势在必行。

摘录《千家妙方》上册引关幼波方

《千家妙方》卷上引关幼波方:加味解毒生脉散

药方名称加味解毒生脉散

处方西洋参15g(另煎兑服),五味子10g,元参15g,生地15g,丹皮15g,天花粉15g,知母10g,黄柏10g,银花30g,麦冬30g,赤芍15g,远志12g,鲜茅根60g,川贝12g,犀角1.5g(兑服),羚羊粉1.5g(兑服)。

功能主治强心护阴,清营解毒。主毒热入营,热深厥深,气阴两伤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千家妙方》卷上引关幼波方

猜你喜欢

  • 顺经汤

    《审视瑶函》卷六:顺经汤药方名称顺经汤处方当归身川芎柴胡桃仁(泡,去皮、尖)香附子(制)乌药青皮红花广陈皮苏木赤芍玄参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通经。治室女月水停久,倒行逆上冲眼,红赤生翳。

  • 和胁饮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和胁饮药方名称和胁饮处方枳壳、青皮、姜黄、香附、甘草。功能主治胠胁肋气痛。时止而膨,嗳即宽,旋便痛。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医学集成》卷三:和胁饮药方名称和胁饮处方苍术、青皮、

  • 九龙控心散

    药方名称九龙控心散处方蜈蚣1条(酥炙),硼砂1钱,铅白霜1钱,雄黄1钱,乳香1钱,蜡茶末1钱,天竺黄1钱,全蝎1钱,甘草1钱。制法上为末,研和匀,用瓷盒盛,放地上5日。功能主治小儿惊风发热,涎盛喉内鸣

  • 加味肾气丸

    《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味肾气丸药方名称加味肾气丸处方附子(炮)60克 白茯苓(去皮)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30克 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15克制

  • 甘桔加阿胶紫菀汤

    药方名称甘桔加阿胶紫菀汤处方甘草2两,桔梗1两,阿胶,紫菀。功能主治肺痿唾脓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煎温服。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

  • 三加减正气散

    药方名称三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9克(连梗叶)茯苓皮9克厚朴6克 广皮4.5克杏仁9克滑石15克功能主治治湿浊郁滞,气机不宜,脘闷,苔黄。用法用量水1升,煮取500毫升,分两次服。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 槟榔鹤虱散

    药方名称槟榔鹤虱散处方当归8分,桔梗8分,芍药8分,橘皮8分,鹤虱8分,人参6分,桂心6分,槟榔10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诸虫心痛,无问冷热,蛔虫心痛。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腹煮姜枣汤调下,渐渐加至

  • 花叶散

    《绛囊撮要》:花叶散药方名称花叶散处方鲜侧柏叶、瓦花。制法共打烂,加大黄末和匀。功能主治火丹。用法用量醋调敷。摘录《绛囊撮要》《普济方》卷二九二引《仁存方》:花叶散药方名称花叶散处方黄蜀葵15朵(去蒂

  • 止泪补肝散

    药方名称止泪补肝散处方白蒺藜(炒,去刺)当归熟地黄各60克川芎白芍木贼防风羌活各30克香附(童便制)60克制法研末为散。功能主治治肝虚,迎西北风流泪不止。用法用量每服9克,人生姜3片,红枣1枚,水煎,

  • 葵根饮

    药方名称葵根饮处方葵根1大握,胡荽2两,滑石1两(为末)。功能主治小肠积热,小便不通。亦治血淋。用法用量上将前2味细锉,以水2升,煎取1升,入滑石末,分3次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