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六味地黄丸

加味六味地黄丸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30克 山萸肉30克 怀山药(炒)茯苓各24克泽泻牡丹皮各15克鹿茸(炙)9克五加皮15克麝香1.5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治小儿素禀气血虚弱,先天不足,以致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头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迟者。

用法用量大儿每服6克,小儿4.5克,盐汤送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广笔记》: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怀生地(如法制)8两,怀山药4两,白茯苓(坚白者)4两(人乳拌,晒干又拌,多多更妙),山茱萸(去核)4两,牡丹皮3两,麦门冬(去心)6两,泽泻3两(目病减半),甘菊花(苦者不用)6两,真甘枸杞(去蒂)6两,北五味(去枯者)6两,又方加白蒺藜(炒去刺)5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固精明目,久服延年。主身体虚弱,患目疾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广笔记》

《广笔记》: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半斤,天门冬4两,麦门冬4两,牛膝4两,鳖甲4两,黄柏4两,青蒿4两,五味子4两,橘红4两,枇杷叶4两,怀山药4两,山茱萸肉4两,泽泻2两,牡丹皮2两,白茯苓2两。

功能主治吐血。

摘录《广笔记》

《金鉴》卷五十五:加味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加味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1两,山萸肉1两,怀山药(炒)8钱,茯苓8钱,泽泻5钱,牡丹皮5钱,鹿茸(炙)3钱,五加皮5钱,麝香5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迟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皆肾气不足之故。

用法用量大儿每服2钱,小儿1钱5分,盐汤送下。

摘录《金鉴》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 三气饮

    药方名称三气饮处方当归枸杞杜仲各6克 熟地9~15克牛膝茯苓芍药(酒炒)肉桂各3克 北细辛(或代以独活)白芷炙甘草各3克附子3~6克功能主治治血气亏损,风寒湿三气乘虚内侵,筋骨历节痹痛,及痢后鹤膝风痛

  • 黑退消

    药方名称黑退消处方生川乌15克 生草乌15克 生南星15克 生半夏15克 生磁石15克 公丁香15克肉桂15克 制乳没各15克 炒甘松9克硇砂9克冰片6克麝香6克制法上药除冰片、麝香外,各药研细末后和

  • 痰核瘰疬膏

    药方名称痰核瘰疬膏处方猫头骨牙爪1副(火煅存性)蜣螂虫(炙)磁石(醋煅)各15克乳香没药各3克(去油)生明矾15克(入雄猪脚爪壳内,煨存性)海藻30克 大贝母30克蓖麻子肉15克制法用麻油120毫升,

  • 参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香散药方名称参香散处方人参、山药、黄蓍(制)、白茯苓(去皮)、石莲肉(去心)、白术(煨),各一两;乌药、缩砂仁、橘红、干姜(炮),各半两;丁香、南木香、檀香,各一

  • 固齿刷牙散

    药方名称固齿刷牙散处方青盐2两,川椒2两,旱莲草2两,枯白矾1两,白盐4两。制法上以旱莲草、川椒水煎去滓,得汁1茶钟,拌盐、矾内,炒干,研极细面。功能主治肝肾阴虚,头发早白及牙齿松动。用法用量擦牙漱口

  • 金水六君子汤

    药方名称金水六君子汤处方党参5钱,归身5钱(炒),熟地5钱,陈皮5分,法夏5分,茯苓1钱,炙草1钱。功能主治咳嗽。用法用量加大乌梅5个,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摘录《医门入法》卷二

  • 解怒补肝汤

    药方名称解怒补肝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5钱,泽泻1钱,柴胡1钱,荆芥1钱,甘草1钱,枳壳3分,丹皮3钱,天花粉2钱。功能主治肝血少,少逢拂意之事,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安宫牛黄丸

    《中国药典》:安宫牛黄丸药方名称安宫牛黄丸处方牛黄100g水牛角浓缩粉200g麝香25g珍珠50g朱砂100g雄黄100g黄连100g黄芩100g栀子100g郁金100g冰片25g性状为黄橙色至红褐色

  • 理气降逆汤

    药方名称理气降逆汤处方干蟾皮12克,八月札30克,急性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参15克,瓦楞子30克,夏枯草15克,枸杞子30克,紫草根30克,苦参30克,生马钱子4.5克,生南星9克,公丁香9

  • 定痛流气饮

    《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定痛流气饮药方名称定痛流气饮处方人参、当归、蝉蜕、黄连、桔梗、防风、甘草、白芷、乳香、青皮、白芍、乌药、山栀仁。功能主治天蛇毒受心,风伤于指、肘、背。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二《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