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分气紫苏饮

分气紫苏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炙)、陈皮(去白.净洗)、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茯苓,各三斤。

炮制上八味,俰咀为粗末,称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

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常服和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丹溪心法》卷四: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处方枳壳茯苓大腹皮陈皮甘草、苏子、草果白术当归紫苏半夏、桑皮、五味子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别名分气紫苏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3斤,桑白皮(炙,锉)3斤,陈皮(去白,净洗)3斤,桔梗(锉)3斤,草果仁3斤,大腹皮3斤,甘草(炙)3斤,茯苓3斤。

制法上为粗末,称20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15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和胃进食。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大盏,姜钱3片,入盐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猜你喜欢

  • 槐皮膏

    《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小品方》:槐皮膏药方名称槐皮膏处方槐皮150克甘草当归白芷各60克 陈豉桃仁各50粒(去皮)赤小豆70克制法上七味,锉碎,以猪脂1.2升煎,候白芷黄,膏成,去滓。功能主治祛风除

  • 姜陈汤

    药方名称姜陈汤处方广陈皮1钱,生姜皮1钱。功能主治夏间阳气在外,胃虚邪气易侵,作吐泻。用法用量加水1盏煎。不拘时候服。摘录《穷乡便方》

  • 摄阴煎

    药方名称摄阴煎处方活磁石30克地黄首乌龟版鳖甲各15克山茱萸肉白芍山药各6克五味子4.5克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滋阴潜阳。治高年元阴虚损,风阳上扰,耳鸣者。用法用量上药水煎二次,去滓,食前温服。摘录《外科

  • 丁香理中汤

    药方名称丁香理中汤处方人参、白术(炒)、黑姜、炙草、丁香。功能主治中脘停寒,喜食辛物,入口即吐哕。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钞类编》卷十

  • 加味瓜蒂散

    药方名称加味瓜蒂散处方白茅根1两,芦根1两,瓜蒂1个。功能主治食河豚中毒。用法用量水煎服。必大吐,吐后必愈。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九

  • 参耆调卫汤

    药方名称参耆调卫汤处方人参3钱,炙耆1钱5分,麻黄根1钱5分,当归2钱,桂枝5分,防风3分,元枣2个。功能主治产后倦甚而濈濈然汗出,形色俱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少,减桂枝。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 化斑解毒汤加减

    药方名称化斑解毒汤加减处方人中黄30克,石膏30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知母15克,元参20克,牛蒡子15克,黄连10克,竹叶10克,赤芍10克,甘草10克,荆芥10克,蝉衣6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掀肿膏

    药方名称掀肿膏处方腻粉少许 黄蜡 代赭石(研)各15克 细瓷末黄柏末各30克功能主治治赤眼肿痛。用法用量麻油熬,涂肿处。摘录《理瀹骈文》

  • 鹿蹄汤

    药方名称鹿蹄汤处方鹿蹄4只,陈皮2钱,草果2钱。制法上药煮令熟烂,取肉,入五味。功能主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灵宵饮

    药方名称灵宵饮处方防风5分,木通5分,枳壳5分,茯神5分,当归5分,僵蚕(炒)5分,川芎3分,荆芥3分,枣仁(炒)7分,甘草(炙)2分。功能主治小儿顿热,胎惊内吊。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诚书》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