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分气紫苏饮

分气紫苏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炙)、陈皮(去白.净洗)、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茯苓,各三斤。

炮制上八味,俰咀为粗末,称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

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常服和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丹溪心法》卷四: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处方枳壳茯苓大腹皮陈皮甘草、苏子、草果白术当归紫苏半夏、桑皮、五味子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分气紫苏饮

药方名称分气紫苏饮

别名分气紫苏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3斤,桑白皮(炙,锉)3斤,陈皮(去白,净洗)3斤,桔梗(锉)3斤,草果仁3斤,大腹皮3斤,甘草(炙)3斤,茯苓3斤。

制法上为粗末,称20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15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和胃进食。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大盏,姜钱3片,入盐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摘录《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猜你喜欢

  • 定痛生肌散

    药方名称定痛生肌散处方石膏(煅)1两,乳香5钱,血竭5钱,轻粉5钱,冰片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定痛生肌。主疮疡溃烂,红热肿痛,无腐者。用法用量掺之。有水,加白芷、龙骨各1钱;不收口,加鸡内金(炙)

  • 黑锡散

    药方名称黑锡散处方黑锡1斤(熔成汁,入桑柴白灰10两同炒,令锡尽为度,又入青盐4两,再炒少时,候冷为末,瓷瓶内封,地下埋5日,取出入下项药),升麻1两,细辛1两,诃子4两。制法上炒令黑色,同前后药末一

  • 老君神明白散

    药方名称老君神明白散别名老君神明白术散、老君神明散、神明白散、神明白术散处方术1两,附子3两,乌头4两,桔梗2两半,细辛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辟瘟疫。主瘴气疫疠,温毒。用法用量老君神明白术散(《圣

  • 集成三仙丹

    药方名称集成三仙丹别名三仙丹处方五灵脂1钱,南木香5钱,巴豆仁40粒。制法上将灵脂、木香研为细末听用,以巴豆剥去壳,取净肉40粒,去其肉上嫩皮,纸包水湿,入慢火中煨极熟,取起,另以绵纸包之,缓缓捶去其

  • 参术健脾丸

    《杂病源流犀烛》卷五:参术健脾丸药方名称参术健脾丸处方人参、白术、陈皮、茯苓、当归、白芍、炙草、大枣。功能主治理气养脾。主水肿,蛊胀。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五《回春》卷三:参术健脾丸药方名称参术健脾丸

  • 化涎丸

    药方名称化涎丸别名化痰丹处方半夏1两(生姜汁浸1宿),干姜(炮)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巴豆10枚(去皮心膜,炒令黄,研细),牛黄1分(别研),麝香1分(别研),朱砂1两(研细,水

  • 再造丸

    药方名称再造丸处方蕲蛇肉20g全蝎15g地龙5g僵蚕(炒)10g穿山甲(制)10g豹骨(制)10g麝香5g水牛角浓缩粉15g牛黄2.5g龟甲(制)10g朱砂10g天麻20g防风20g羌活20g白芷20

  • 大麻仁粥

    药方名称大麻仁粥处方大麻仁10克粳米50克制法先将大麻仁捣烂水研,滤汁,与粳米煮作粥。功能主治润肠通淋,活血通脉。适用于产后血虚便秘、小便不通利、关节凝涩等。用法用量任意食用。注意大麻仁食入过量可致中

  • 气疝饮

    药方名称气疝饮处方黄连6克(吴茱萸煎水浸,炒)人参白术各3克白芍陈皮各2.1克甘草0.9克 姜3片功能主治治气疝。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类证治裁》卷七

  • 葱子粥

    药方名称葱子粥处方葱实大半升(为末)。功能主治理眼暗,补不足。主用法用量每次取1匙头,以水2升,煮取1升半,滤去滓,入米煮粥食之。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八引《食医心镜》,名见《医统》卷八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