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中国药典》: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准绳·女科》卷四: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六味地黄丸

别名加味地黄

处方地黄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泽泻1两,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两,蕲艾叶(去筋,醋煮)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事不调,即非受孕,纵使受之,亦不全美;肾经虚火致妊娠吐衄。

用法用量加味地黄丸(《济阴纲目》卷六)。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猜你喜欢

  • 和经汤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和经汤药方名称和经汤处方白芍36克当归(酒洗)熟地茯神黄芩香附白术各30克川芎酸枣仁蒲黄(炒)白芷各27克阿胶陈皮(去白)各24克 小茴香甘草(炙)各3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

  • 钱氏白术散

    药方名称钱氏白术散处方人参、白术(不见火)、木香(不见火)、白茯苓(去黑皮)、藿香(去土.梗)、甘草(炙),各一两;干葛二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并不止,津液枯竭,烦渴多

  • 夹纸膏

    《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夹纸膏药方名称夹纸膏处方黄丹(炒)轻粉儿茶没药雄黄血竭五倍子(炒)银朱枯矾各等分制法上药共为末。功能主治治臁疮,疮面色紫,腐烂臭秽,时时痒痛。用法用量视疮面大小,剪油纸两张,夹药

  • 黄蓍六一汤

    药方名称黄蓍六一汤处方黄蓍(去芦.蜜炙)六两,甘草(炙)一两。炮制右俰咀。功能主治大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肢体劳倦,胸中烦悸,时常焦渴,唇口干燥,面色痿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

  • 致和汤

    药方名称致和汤处方北沙参12克枇杷叶(去毛)9克 鲜竹叶9克 生甘草1.8克 生扁豆12克 陈木瓜3克 金石斛12克麦冬9克陈仓米12克功能主治治霍乱后,津液不复,喉干舌燥,小水短赤。用法用量水煎服。

  • 回痹方

    药方名称回痹方处方良姜5钱,3柰5钱,肉桂5钱,丁香2钱,草蔻仁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麻风。用法用量浓酒煮熟,敷患处。先以艾绒敷患处,以熨斗运之,觉热,去艾叶。敷药即回,如不回,再敷1次。摘录《疯

  • 羁縻攻之方

    药方名称羁縻攻之方处方鳖甲8分(炙),龟甲8分(炙),桑耳8分(金色者,炙),大黄8分,吴茱萸8分,防葵8分,附子4分(炮)。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腹中症癖兼虚热,不可用纯冷专

  • 香芎散

    《传信适用方》卷一:香芎散药方名称香芎散处方香附子(炒,去皮)180克川芎香白芷甘草(炙)各60克藿香叶120克石膏(研如粉)9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伤风,鼻塞头痛,及时行瘟疫。用法用量每服

  • 通苓散

    《世医得效方》卷五:通苓散药方名称通苓散处方猪苓(去皮)白术(去芦)泽泻(去毛)赤茯苓(去皮)车前子木通茵陈瞿麦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脾止泻。治温热泄泻。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

  • 伤湿止痛膏

    药方名称伤湿止痛膏处方伤湿止痛流浸膏50g 水杨酸甲酯15g薄荷脑10g冰片10g樟脑20g芸香浸膏12.5g 颠茄流浸膏30g性状为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炮制以上七味,伤湿止痛流浸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