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

金匮要略》卷上:侯氏黑散

药方名称侯氏黑散

处方菊花300克白术75克细辛23克茯苓23克牡蛎23克桔梗60克防风75克人参23克 矾石23克黄芩38克当归23克干姜23克 芎藭23克桂枝23克

制法上十四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肝祛风,化痰通络。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次3~9克,用酒调服,日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侯氏黑散

药方名称侯氏黑散

处方菊花40分,白术10分,细辛3分,茯苓3分,牡蛎3分,桔梗8分,防风10分,人参3分,矾石3分,黄芩5分,当归3分,干姜3分,芎?3分,桂枝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驱风除热,通经活络。主大风四肢烦重,风癫,中风瘫痪。

用法用量《外台》有“钟乳”。

注意忌一切鱼、肉、大蒜;忌桃、李、雀肉、胡荽青鱼,鲜酢物;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足厥阴药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以为君;防风细辛以祛风;当归川芎以养血;人参白术以补气;黄芩以清肺热,桔梗以和膈气,茯苓通心气而行脾湿,姜、桂助阳分而达四肢,牡蛎白矾酸敛涩收,又能化顽痰,加酒服者,以行药势也。

2.《张氏医通》:方中用菊花四十分为君,以解心下之蕴热;防、桂、辛、桔以升发腠理;参、苓、白术以实脾杜风;芎、归以润燥熄火;牡蛎、矾石,以固涩肠胃,使参术之性留积不散,助其久功;干姜黄芩,一寒一热,寒为风之响导,热为火之反间。用温酒服者,令药性走表以开其痹也。郭雍曰:黑散本为涤除风热,方中反用牡蛎、矾石止涩之味,且令冷食,使药积腹中,然后热食,则风热痰垢与药渐而下之也。

3.《医方论》:此方刘宗厚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不能养血益筋骨;汪(讠刄)庵谓用此方者,取效甚多。各执一见。予谓方中四物咸备,不可谓无血药也。若中风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细辛二味,必须减去。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狐骨散

    药方名称狐骨散处方狐骨、皂角(不蛀者)各等分。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1两,如香烧熏。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 寸金散

    《普济方》卷一八九引《卫生家宝》:寸金散药方名称寸金散处方石州黄药子半两,土马鬃(墙上有者是)1分,甘草(生)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鼻衄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未止再服。立止。摘录《

  • 芙蕖散

    药方名称芙蕖散处方来年干莲蓬不以多少(烧灰)。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血崩久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用温酒或米饮调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 骨汁煮索饼方

    药方名称骨汁煮索饼方别名骨汁煮饼处方大羊尾骨1条(水5大盏,煮取汁2盏5分),葱白7茎(去须,切),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荆芥1握,面3两,羊肉4两(细切)。功能主治虚损羸瘦,下焦久冷,眼昏

  • 辰砂宁心散

    药方名称辰砂宁心散处方人参(去芦)1两半,白茯苓(去皮)1两半,木香(不见火)1两,白术(炒)1两,藿香叶(洗去土)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酸枣仁(别研)1两,龙齿(别研)1两,白附子(炮)1两,

  • 矾蝎散

    药方名称矾蝎散处方白矾1两(生,令细),全蝎半两。制法将矾为末,用耳锅1个,将蝎用麻黄包了、线扎定,将矾分作两处,一半在底,一半在上,全蝎在中心,用瓦片子盖定。再用盐泥固济,候干,用炭火2斤,煅1斤,

  • 利疯丹

    药方名称利疯丹别名三生丹处方番木鳖。制法上药刀刮去皮毛,入麻油内煎至焦黄色为度,取出为末。功能主治蛇皮疯,鳞癫疯,毛疯。用法用量大疯发表用之,每服1分,卧时白汤下。须择无风处,出汗1月,方可起身。摘录

  • 经验烫伤药

    药方名称经验烫伤药处方炙龟版3两,蝉衣3两,生军3两,荞麦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止痛。主水火烫伤,皮脱肉烂,疼痛不堪。用法用量用菜油调敷。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 白芷暖宫丸

    药方名称白芷暖宫丸处方禹余粮(制)1两,白姜(炮)3分,芍药3分,白芷3分,川椒(制)3分,阿胶(粉炒)3分,艾叶(制)3分,川芎3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暖血海,实冲任;常服温

  • 大甘遂丸

    药方名称大甘遂丸别名甘遂丸处方芫花(熬)1两,甘遂1两,葶苈子(熬)1两,大黄1两,苦参1两,大戟1两,芒消1两,贝母1两,桂心1两,杏仁30枚,巴豆30枚(去心皮,熬),乌喙3分(炮令折)。制法上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