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五苓散

五苓散

《中国药典》: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处方茯苓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120g白术(炒)180g

性状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密封,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处方泽泻(二钱半)肉桂(一两) 赤茯苓(一两半)猪苓(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备注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处方泽泻(三钱),猪苓茯苓白术,各二钱。官桂(去皮.一钱)。

功能主治治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脉浮,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处方泽泻二十五两,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各十五两。肉桂(去粗皮)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

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

小儿加白术末少许服之。如发虚热,加绵黄、人参末少许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五苓散

药方名称五苓散

别名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

处方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

制法上五味,捣为散。

药理作用利尿作用《中国药学会1962年学术议论文文摘集》1963:327~328,将五苓散(猪苓18克、会泽泻30克、茯苓18克、桂枝12克、白术18克)研末,用50%酒精渗漉制成1:1的酊剂。另再将上述各药分别亦按上法制成1:1的酊剂,观察五苓散及其组成的单味药对大白鼠的利尿作用。结果证明:五苓散及其组成药物在给药后第1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有显着增强,其中以二苓及桂枝的作用最强。对照组药后2次的排尿率则无显着差别。第2小时各组的排尿率增加较少,第3小时则无明显的利尿作用。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等属水湿内停者。

用法用量以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备注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解表化气。五药相配,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则蓄水、痰饮所致诸证自除。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清痰利水汤

    药方名称清痰利水汤处方黑元参24克,半夏12克,吴茱萸6克,广陈皮6克,胆星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石苇10克,黄连6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升麻10克,藁本10克,甘草3克,代赭石21克

  •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牡丹汤药方名称大黄牡丹汤处方大黄12克 牡丹3克桃仁9克。瓜子12克芒消9克功能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肠痈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局部有痞块,发热恶寒,自汗出,或右足屈而不

  • 熟干地黄煎

    药方名称熟干地黄煎处方白芷石斛苁蓉细辛防风卷柏厚朴白茯苓白术甘草桂干姜山药禹余粮石膏赤石脂泽兰叶芜荑各30克 川椒人参225克杜仲蛇床子续断艾叶各110克当归熟地黄牛膝五味子川芎各225克藁本210克

  • 五虎追风散

    药方名称五虎追风散处方蝉蜕30克天南星6克天麻6克全蝎7~9个僵蚕7~9个朱砂1.5克(研细,另冲)功能主治祛风解痉,止痛。治破伤风牙关紧急,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用法用量为末,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 麦门冬五膈下气丸

    药方名称麦门冬五膈下气丸别名含化麦门冬丸、麦门冬丸、五膈下气丸处方麦门冬10分(去心),椒4分(汗),远志皮6分,附子(炮)6分,细辛6分,甘草10分(炙),干姜5分,桂心5分,人参5分,百部5分,白

  • 顺肝丸

    药方名称顺肝丸处方黄连黄芩当归蕤仁制法上共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清肝泻火。治肝火上炎,目赤而不痛。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 虎骨散/乳香定痛散

    药方名称虎骨散/乳香定痛散处方血竭(另研.一两)附子(炮.一两)赤芍药(一两)。当归、肉桂(去皮)、白芷、没药、防风、骨碎补、自然铜(火煅.酒淬)、牛膝(酒浸),各一两。五加皮、天麻、槟榔、羌活,各三

  • 益气转胃方

    药方名称益气转胃方处方黄芪30克,升麻10克,酒大黄6克,枳壳6克,怀牛膝30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益气升降,温中健胃。主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林泽田方

  • 菖蒲郁金汤

    药方名称菖蒲郁金汤处方石菖蒲3钱,炒栀子3钱,鲜竹叶3钱,牡丹皮3钱,郁金2钱,连翘2钱,灯心2钱,木通1钱半,淡竹沥(冲)5钱,紫金片(冲)5分。功能主治清营透热。主伏邪风温,辛凉发汗后,表邪虽解,

  • 柴芍六君子汤

    《金鉴》卷五十一:柴芍六君子汤药方名称柴芍六君子汤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陈皮、半夏(姜制)、甘草(炙)、柴胡、白芍(炒)、钓藤钩。功能主治慢惊。脾虚肝旺,风痰盛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