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母丸

二母丸

寿世保元》卷三:二母丸

药方名称二母丸

处方知母(去皮、毛)60克 贝母(去心)60克百药煎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将乌梅肉蒸熟捣烂与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哮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或食后用连皮姜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国医宗旨》卷二:二母丸

药方名称二母丸

处方知母(酒炒)、贝母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久嗽不愈。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国医宗旨》卷二

《活人心统》卷一:二母丸

药方名称二母丸

处方知母1两,贝母1两,细辛5分,杏仁(去皮)7分,紫菀3分,款冬花3分,麻黄4分。

制法上为末,以猪肺1个煮烂,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喘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桑白皮煎汤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全国史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二母丸

药方名称二母丸

处方贝母16两,知母4两,酒军16两,黄芩8两,前胡4两,花粉8两,桔梗8两,杏仁4两,桑皮4两。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每丸重2钱半。

功能主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幼童减半,开水送下。

注意伤风咳嗽和水饮咳嗽忌服。

摘录《全国史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

猜你喜欢

  • 大秦艽散

    药方名称大秦艽散处方条参(去芦)、川羌活(去芦)、枳壳(去瓤)、秦艽(去芦)、赤芍药、苦梗(去芦)、前胡(去芦)、川芎、白芷、黄芩、薄荷、桑白皮(去赤)、天麻、防己、防风、粉草、荆芥穗、赤茯苓,木瓜,

  • 碧落神膏

    药方名称碧落神膏处方吸铁石1两,金银花1斤,生甘草3两,蒲公英8两,当归4两,炙黄耆8两,香油5斤。制法用香油熬至滴水成珠,去滓,入黄丹2斤,再熬软硬得所,即成膏矣;再加轻粉3钱,麝香1钱,冰片3钱,

  • 萝卜子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萝卜子丸药方名称萝卜子丸处方萝卜子4两(炒令黄色),雷丸1两(炒,煮),白附子1两半(炮),槟榔半两,陈橘皮(去白)2两,蓝根2两(炒黄)。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如绿豆大。功能

  • 金砂散

    《保婴撮要》卷八:金砂散药方名称金砂散处方郁金、海金沙、滑石、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便淋沥不通。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地肤子汤调下;灯心、木通亦可。摘录《保婴撮要》卷八《医学纲目》卷十九引《

  • 桂枝人参汤

    药方名称桂枝人参汤处方桂枝12克(别切)甘草12克(炙)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功能主治解表温中。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以致中焦虚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先

  • 除烦宁躁汤

    药方名称除烦宁躁汤别名《不居集》上集卷十六。功能主治养阴益气,清热安神。主痨瘵烦热。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麦冬、五味、人参生津液而补元气;知母、生地、麦冬清肺肾而滋阴液;枣仁、茯神补血安神。诸药合用

  • 当归芍药饮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饮处方当归5钱,赤芍3钱,生地4钱,防风3钱,黄芩3钱,栀子3钱,牛蒡子3钱(炒),连翘3钱,大黄4钱,白芷3钱,红花3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风赤疮痍症。(沙眼胞性湿疹)。用法用量水煎

  • 独附散

    药方名称独附散处方附子1个(炮,去皮脐)。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吐泻气脱,四肢冷,肚疼眼慢。用法用量3岁每服1小钱,以水半盏,加生姜汁1蚬壳,大枣半枚,煎3分以下,水中顿冷,饥服。摘录《普济方》卷三

  • 荡皮丸

    药方名称荡皮丸处方参苏饮合秘传降气汤加五味子、乌梅、桑白皮、红枣。功能主治肺壅咳嗽,痰实久嗽。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不宜卒止。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 加减辛芎导痰汤

    药方名称加减辛芎导痰汤处方辛芎导痰汤去细辛、川芎,加天麻、钩藤、蔓荆。功能主治风痰,头目眩晕。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证治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