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麻口皮子药

麻口皮子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麻口皮子药

药材名称麻口皮子药

拼音Má Kǒu Pí Zi Yào

别名皮子药、总管皮、满山香、山胡椒

来源芸香花椒属植物柄果花椒Zanthoxylum podocarpum Hemsl.或狭叶岭南花椒Z. austrosinense Huang var. stenophyllum Huang,以树皮根皮入药。夏季采集,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解毒镇痛。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牙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5分。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麻口皮子药

药材名称麻口皮子药

拼音Má Kǒu Pí Zi Yào

别名总管皮、满山香、四皮麻(《湖南药物志》)。

出处《湖南药物志》

来源芸香科植物柄果花椒根皮树皮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米。茎枝无刺或有皮刺,无毛,或在幼枝部分密被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小叶片卵状披针形,成为长圆状椭圆形、卵形、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急尖或为宽楔形,边缘具细小的圆锯齿,或几为全缘,纸质,下面通常密生腺点;小叶柄极短,有时基部着生皮刺。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3~6厘米;花被5~8,青色;雄花花被长三角形,雄蕊5~7,稀为4或8枚;雌花花被卵圆形至广卵圆形,心皮4~6,稀为7,成熟心皮红紫色,心皮基部具有明显伸长的子房柄。分果爿沿背、腹缝开裂。种子圆卵形,黑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或灌丛中、路旁。分布江西、湖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性味①《湖南药物志》:"辛涩,无毒。"(一说有小毒)

②《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功能主治祛寒镇痛,疏风,健胃。治风湿筋骨痛,喉痛,中暑,跌打损伤,蛇咬。

复方①治风湿筋骨痛:麻口皮子药(根皮)研末,泡酒服。

②治吐血、衄血:麻口皮子药(树皮)五分,研末,开水送服。

③治蛇咬伤,无名肿毒:麻口皮子药研末调敷。

④治牙齿肿痛:麻口皮子药(树皮)口嚼含,吐出痰涎。

(功用主治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⑤治腹痛便泄:总管根皮少许,口嚼咽汁;或嚼烂敷脐。(《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备注本植物的果皮,在少数地区亦作土花椒使用,参见"花椒"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麻口皮子药

药材名称麻口皮子药

拼音Má Kǒu Pí Zi Yào

英文名root-bark of Stalkedfruit Pricklyash

别名总管皮。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柄果花椒的根皮、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podocarpum Hemsl.[Z.simulans Hance var.podocarpum (Hemsl.)Huang]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根皮、茎皮,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柄果花椒落叶灌木,高1-2m。茎枝无毛,或在幼嫩部分密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纸质;叶轴腹面两侧边缘有狭小的叶翼;小叶柄极短,有时基部着生短小的皮刺;小叶片9-15,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椭圆形、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6cm,宽1-3.5cm,先湍急尖或为钝形,基都急尖或为宽楔形,边缘具细小的圆锯齿或几为全缘,上面深绿色,略有光泽,下面青绿色,密生腺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长3-6cm;花被5-8,青色,一轮;雄花花被片长三角形,雄蕊5-7;雌花花被片卵圆形至广卵圆形,有时大小相间,具伸长的子房柄,心皮4-6,稀为7。成熟的心皮通常1-2稀为3,红紫色或暗褐红色。表面有略粗大、半透明的腺点,心皮基部具有明显伸长的子房柄,分果沿背、腹缝线开裂几达基部。种子圆卵形,长4-5mm,宽3.5-4.5mm,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灌丛中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根皮厚0.2-0.4mm。表面黄白色或褐色,粗糙,有点状皮孔,内表面淡棕色,质轻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茎皮表面灰褐色,粗糙,具细纵纹理,有的具皮刺或其脱落的疤痕,并有多数黄白色的点状皮孔,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质轻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香,味辛涩。

显微鉴别 根皮横切面:木栓细胞9-11列,排列较整齐,壁薄,木栓化。栓内层细胞壁稍增厚。皮层有少数油室和纤维束散在,油室内含黄橙色油滴;纤维壁木化。中柱鞘纤维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状,壁木化。韧皮部较宽广,韧皮射线宽1-4列细胞,韧皮部有多数纤维束和油室散在,油室内含橙黄色油滴。本品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或淀粉粒。

茎皮横切面:与根皮不同点为:无皮层纤维束,中柱鞘纤维束大而明显,纤维壁厚木化,韧皮部无纤维束存在,韧皮射线宽1-2列细胞,薄壁细胞内不含症粉粒。

粉末特征:灰黄色。①淀粉粒细小,多为单粒,类圆形,脐点点状,直径3-μm。②草酸钙方晶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内或散在,长9-32μm,宽6-16μm。③含晶纤维,壁木化,直径13-19μm;非含晶纤维,壁厚,木化,直径6-16μm。④油室直径28-40μm,腔内含橙黄色油滴。

化学成分树皮含a-山椒素(a-sanshool),β-香树脂醇(β-amyrin),左旋细辛素(asarinin),左旋芝麻素(sesamin),山萮酸(behenic acid),柄果脂素(podocarp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水湿润,加氛仿1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蒸干,加5%硫酸溶液2ml,温热,溶解,滤过,将滤液分作三等份。一份加碘化钦钾试剂1滴,产生红棕色沉淀;一份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产生红棕色沉淀。一份加硅钨酸试剂1滴,产生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15ml,在水浴上加热5min,滤过,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热3min,冷却,加新配制的重氮化试剂2滴,溶液显深红色。

性味辛;温;小毒

归经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风寒湿痹;腹痛泄泻;咽喉疼痛;牙龈肿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每次1.5g;或泡酒服;或鲜品口嚼咽汁。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酒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复方①治风湿筋骨病:麻口皮子药(根皮)研末,泡酒服。②冶吐血、衄血:麻口皮子药(树皮)五分。 研末,开水送服。③治蛇咬伤,无名肿毒:麻口皮子药研末调敷。④治牙齿肿痛:麻口皮子药(树皮)口嚼含,吐出痰涎。(功用主治以下出《湖南药物志》)⑤治腹痛便泄:总管根皮少许,口嚼咽汁;或嚼烂敷脐。(《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白蒿

    药材名称小白蒿别名冷蒿、白蒿、小艾来源为菊科艾属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以带花全草入药。7~8月初采收,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燥湿,杀虫。用于胆囊炎,驱蛔虫,蛲虫

  • 芜菁甘蓝子

    药材名称芜菁甘蓝子拼音Wú Jīnɡ Gān Lán Zǐ别名大头菜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甘蓝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napobrassica(L.)Mill.[B.

  • 雪里开

    《中药大辞典》:雪里开药材名称雪里开拼音Xuě Lǐ Kāi别名蛇松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雷、拐子药(《湖南药物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单叶铁线莲的根或叶。原形态常绿藤

  • 香毛草

    药材名称香毛草拼音Xiānɡ Máo Cǎo别名香草仔、小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败酱科植物小缬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leriana tangutica Batal.采收和储藏:7-9月采

  • 圆萼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圆萼刺参药材名称圆萼刺参别名华刺参来源川续断科圆萼刺参Morina chinensis (Batal. ex Diels) Pa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内蒙古、青海、四川、云

  • 人参娃儿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参娃儿藤药材名称人参娃儿藤别名土人参、土牛七来源萝藦科人参娃儿藤Tylophora kerrii Crai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功能主治止痛。主治腹痛。摘

  • 细花丁香蓼

    药材名称细花丁香蓼拼音Xì Huā Dīnɡ Xiānɡ Liǎo英文名Pink-leaf Seedbox别名小花水丁香(《台湾植物志》)。出处始载于《广西植物名录》。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细花

  • 荠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荠菜药材名称荠菜拼音Jì Cài别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荠荠菜、菱角菜、地菜、上巳菜来源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 石风丹

    《中药大辞典》:石风丹药材名称石风丹拼音Shí Fēnɡ Dān别名石凤丹、兰花草(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兰科植物高斑叶兰的全株。冬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石仙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仙桃药材名称石仙桃拼音Shí Xiān Táo别名石橄榄、石上仙桃、石莲来源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