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鳝鱼皮

鳝鱼皮

《中药大辞典》:鳝鱼皮

药材名称鳝鱼皮

拼音Shàn Yú Pí

出处《纲目》

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

功能主治《圣惠方》:"治妇人乳结硬疼痛。取蟮鱼皮烧灰,捣细罗为散,空心以暖酒调下一钱服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鳝鱼皮

药材名称鳝鱼皮

拼音Shàn Yú Pí

英文名Finless eel skin, Ricefield eel skin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鳃科动物黄鳝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后,取其后,晒干。

原形态黄鳝,体细长,呈蛇形,向后渐侧扁,尾部尖细。头圆,吻端尖,唇颇发达,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颌及腭骨上部有细齿。眼小,为一薄腊所覆盖。两处鼻孔在腹陪合为一,呈“V”字形。体无鳞。无胸腹鳍,背、臀鳍退化仅留低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体色微黄或橙黄,全体满布黑色小点,腹部灰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小动物。

资源分布:除西北地区及东北北部外,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咸;甘;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散结止痛。主乳房肿块;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焙干研末,黄酒冲服,每次3g,每日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仙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桃草药材名称仙桃草别名蚊母草来源为玄参科婆婆属植物仙桃草Veronica peregrina L.的带虫瘿的全草入药。春夏间花后采集带虫瘿的全草(小虫未逸出之前),立即在烈日下晒

  • 臭山羊

    《中药大辞典》:臭山羊药材名称臭山羊拼音Chòu Shān Yánɡ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贵州民间方药集》),和

  • 六月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六月青药材名称六月青别名汗斑草来源爵床科六月青Goldfussia psilostachys (C. B. Clarke ex W. W. Smith)Brem.,以茎、叶入药。生

  • 臭节草根

    《中药大辞典》:臭节草根药材名称臭节草根拼音Chòu Jié Cǎo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根功能主治捣浆,洗肿毒。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臭节

  • 陈皮

    药材名称陈皮拼音Chén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别名橘皮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

  • 油柑叶

    《中药大辞典》:油柑叶药材名称油柑叶拼音Yóu Gān Yè别名丝叶(《岭南采药录》),余甘子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叶片,夏、秋

  • 桫拉木

    《中药大辞典》:桫拉木药材名称桫拉木拼音Suō Lā Mù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翅子藤科植物五层龙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攀援灌木,长可达4米。根皮金黄色,断面

  • 挖耳子草

    药材名称挖耳子草拼音Wā ěr Zǐ Cǎo别名金挖耳、贡布美多霹米(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高山天名精的全草。7~9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米,上部有分枝。叶互生,下部

  • 甘遂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遂药材名称甘遂拼音Gān Suí英文名RADIX KANSUI别名猫儿眼[西北]、化骨丹、甘泽、肿手花、萱根子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 席草

    药材名称席草别名茳芏蒲草、短叶茳芏、咸水草来源莎草科席草Cyperus malaccensis Lam. var. btevifolius Bocklr.,以根、根状茎及花入药。生境分部四川及南方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