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鲃鱼

鲃鱼

《中药大辞典》: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拼音Bà Yú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

原形态锯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28~32。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

生境分部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产卵期约在4月间。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性味味甘,性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主壮阳道,温中补衰。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拼音Bà Yú

别名青竹、青鱼、竹鲃、青竹鲤、青鲋鲤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倒刺鲃之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dodes denticulatus denticulatus (Oshima)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头小稍尖,头背部呈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亚下位,成马蹄形。唇厚,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在,侧线鳞28(4.5-5/3-3.5-V)32。背鳍4,8-9,其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臀鳍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色微黑,腹部白色,近尾鳍基部有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急流水中下层鱼类。在江河的上游地带生活。主食植物。

资源分布:我国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和海南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性热;小毒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腰膝。主肾虚阳萎;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或晒干研末,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花生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花生药材名称地花生拼音Dì Huā Shēnɡ别名翻转红、猪大肠来源远志科地花生Polygala crotalarioides Buch.-Ham.,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岩菖蒲

    《中药大辞典》:岩菖蒲药材名称岩菖蒲拼音Yán Chānɡ Pú别名岩七、兰花岩陀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的根茎。全年可采,除去叶鞘及须根,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姜露

    药材名称姜露拼音Jiānɡ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的蒸馏液。功能主治辟寒,解中霜雾毒,驱瘴,消食化痰。用法用量内服:炖温,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

  • 山艾叶

    药材名称山艾叶拼音Shān ài Yè英文名Oakleaf Ajania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构叶亚区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ania quercifolia (

  • 牡荆根

    《中药大辞典》:牡荆根药材名称牡荆根拼音Mǔ Jīnɡ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性味苦辛,温。①《别录》:"甘苦,平,无毒。"②《纲目》:"苦微辛。

  • 九爪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爪龙药材名称九爪龙别名接骨草、千台楼、心不死、万带兰、吊兰[云南玉溪]来源兰科九爪龙Vanda amesiana Reich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淡、涩,平。功

  • 小果倒地铃

    药材名称小果倒地铃拼音Xiǎo Guǒ Dǎo Dì Línɡ别名炮卜草、金丝苦楝、三角泡、三角藤、包袱草、倒地铃(《广西中草药》),粽仔草、尪子目珠(《福建中草药》)。出处《常用

  • 青钱柳叶

    药材名称青钱柳叶拼音Qīnɡ Qián Liǔ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青钱柳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Iljin.[Pterocarya

  • 凤凰木

    药材名称凤凰木拼音Fènɡ Huánɡ Mù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Flamboyantree, twig and leaf of Royal poinciana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 地皮风

    药材名称地皮风别名翻白叶、小管仲、小天青来源蔷薇科地皮风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 f. var. velutina Car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微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