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风气草

风气草

《中药大辞典》:风气草

药材名称风气草

拼音Fēnɡ Qì Cǎo

别名汗苏麻(《贵州民间药物》),仁皂刺、乳痈药(《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菊科植物下田菊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革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基部稍有弯曲,着地的节上生根,上部分枝带紫红色,有细毛,下部光滑。叶对生;基部叶较小,花时凋落;中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20厘米,宽3~12厘米,先端尖锐或圆钝,基部圆楔形或楔形,边缘有圆锯齿或大锯齿,两面疏生短毛;叶柄长1~6厘米。头状花序有梗,长1~3厘米,直径7~10毫米;总苞半圆形,苞片2层,狭椭圆形,长约5毫米,先端圆钝,基部稍有连合;管状花,长2.5毫米,上部钟形,5齿裂;花柱分枝伸出。瘦果倒椭圆形,长约4毫米,上部圆钝,下部窄狭,全体具腺点或细瘤;冠毛4枚,长约1毫米,基部连合成环。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水边及低湿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寒,味辛甘。"

功能主治①《贵州民间药物》:"除风湿,解表。治风湿骨节疼痛,外感。"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牙痛,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或煎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复方治外感:风气草、姨妈菜、生姜各三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取鲜下田菊3~4两(或干品1~2两),水煎服,每天1剂。如黄疸已退,小便清利时,加瘦猪肉1两。忌酒。治疗180例,有一定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风气草

药材名称风气草

拼音Fēnɡ Qì Cǎo

英文名Common Adenostema Herb

别名仁皂刺、乳痈药、白龙须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下田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enostemma lauenia (L.)O. Kuntz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下田菊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单生,通常上部叉状分枝,具白色短柔毛,下部或中部以下光滑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6cm,有狭翼;叶基生者小,花期凋落,中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20cm,宽3-12cm,先端凋落,中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20cm,宽3-12cm,先端锐尖或圆钝,基部圆楔形或楔形,边缘有圆锯齿或大锯齿,两面疏被短毛。头状花序小,梗长1-3cm,直径7-10mm;总苞半球形,果期宽达10mm;总苞片2层,近等长,狭长椭圆形,长约5mm,先端圆钝,基部稍有连合;外层苞片大部合生,外面疏被白色长柔毛;管状花长约2.5mm,上部钟形,5齿裂;花柱分枝伸出。瘦果倒椭圆形,长约4mm,上部圆钝,下部狭,有侏点或细瘤;冠毛4枚,长约1mm,基部连合成环。花、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水边、路旁、沼泽地及林下低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化学成分全草含多种贝壳杉烷型二匝类成分:对映-11α-羟基-15α-乙酰氧基-16-贝壳杉烯-19-酸(ent-11α-hydroxy-15α-acetoxykaur-16-en-19-oic acid),对映-11α-二羟基-16-贝壳杉烯-19-酸(ent-11α,15α-dihydroxykaur-16-en-19-oic acid),(16R)-对映-11α-羟基-15-所代-19-贝壳杉酸[(16R)-ent-11α-hydroxy-15-oxo-kau-ran-19-oic-acid],对映-11-α-羟基-15-氧代-16-贝壳杉烯-19-酸(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 acid)[1],下田菊酸(adenostemmoic acid)A、B、C、D、E、F、G和下田菊甙(adenos-temmoside)A、B、C、D、E、F、G[2]。

性味味辛;微苦;性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感冒发热;黄疸肝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湿热痹;乳痈;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除风湿,解表。治风湿骨节疼痛,外感。

2.《广西药植名录》:治牙痛,乳痈。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算盘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算盘子药材名称算盘子拼音Suàn Pán Zi别名算盘珠、野南瓜、果盒仔、金骨风、山金瓜、臭山橘、馒头果、狮子滚球来源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算盘子Glochidio

  • 桃儿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儿七药材名称桃儿七拼音Táo ér Qī别名桃耳七、小叶莲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 (Wall.),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秋

  • 一扫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扫光药材名称一扫光拼音Yì Sǎo Guānɡ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双花千里光Seneeio dianthus Franch.,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全草,切段晒干。性味苦

  • 鯆鱼

    药材名称鯆鱼拼音Pū Yú别名斑鳐、孔鳐[孔鯆]、赤虹、花尾燕魟、日本燕魟、双斑燕魟、鸢魟、鸢鲼来源鳐目鳐科斑鳐Raja kenojei H. et M.、孔鳐R. porosa Gunth

  • 杜鹃

    《全国中草药汇编》:杜鹃药材名称杜鹃拼音Dù Juān别名杜鹃花、红杜鹃、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清明花来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 楸树

    药材名称楸树拼音Qiū Shù别名旱楸蒜台、金丝楸、梓桐、水桐来源紫葳科梓属植物楸树Catalpa bungei C. A. Mey.,以树皮、根皮、叶和果实等入药。春夏秋挖根剥皮,洗净晒干

  • 敦盛草

    《中药大辞典》:敦盛草药材名称敦盛草拼音Dūn Shènɡ Cǎo别名敦木卜江区(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种植物西藏杓兰的根。7~9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45厘米。根茎短,

  • 鸭皂树皮

    《中药大辞典》:鸭皂树皮药材名称鸭皂树皮拼音Yā Zào Shù Pí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豆科植物鸭皂树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鸭皂树,又名:莉球花、楹

  • 刺血红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血红药材名称刺血红拼音Cì Xuè Hónɡ别名花叶假杜鹃来源爵床科刺血红Barleria lupulina Lind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

  • 阴香

    药材名称阴香拼音Yīn Xiānɡ别名山玉桂、桂树、八角、山桂枝、连粘树、土山肉桂来源樟科樟属植物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 (Nees)Blume,以树皮、根皮、叶、枝入药。夏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