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钝叶草

钝叶草

药材名称钝叶草

拼音Dùn Yè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Helfer Stenotaphrum

别名薏米草、鸭口草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钝叶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notaphrum helferi Munro ex Hock. F.

采收和储藏:林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钝叶草,多年生草本。秆下部匍伏,于节处生根向上抽出高10-40cm的直立花枝。叶鞘松驰,通常长于节间,压扁面于背部具脊,常仅包节间下部,平滑无毛;叶舌极短,先端具白色短纤毛;叶片带状,长5-17cm,宽5-11mm,先端微钝,具短尖头,基部截平或近圆形,两面无毛,边缘粗糙。花序轴扁平呈叶状,具翼长10-15cm,宽3-5mm,边缘微粗糙;穗状花序嵌生于主轴的凹穴内,长7-18mm,小穗轴三棱形,边缘微粗糙,先端延生于顶生小穗之上而成一小尖头;小穗互生,卵状披针形,长4-4.5mm,含2小花,而仅第2小花结实;颖先端尖,脉间有小横脉,第1颖广卵形,长为小穗的1/2-2/3,具(3-)5-7脉,第2颖与小穗等长,具9-11脉;第1小花雄性;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7脉,内稃厚膜质,略短于外稃,具2脉,第2外稃革质,有被微毛的小尖头,边缘包卷内稃。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100m以下的湿润草地、林缘或疏林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胃;肝经

功能主治益气;催产。主胃下垂;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难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民间用于鱼骨鲠喉,煎水冲龙衣(煅后研末服),并用于难产或胎盘滞留。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土当归

    《中药大辞典》:土当归药材名称土当归拼音Tǔ Dānɡ Guī出处《纲目》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食用楤木的根茎及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茎粗壮,横生,根茎下方散生多数圆柱形的根。茎有纵沟纹,分枝

  • 鬼毛针

    《全国中草药汇编》:鬼毛针药材名称鬼毛针别名鬼头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鬼毛针Microphale pilosipes Sing. vel aff.,以菌索入药。原形态菌体为极发达的菌索,菌索

  • 钩栲

    药材名称钩栲拼音Gōu Kǎo别名大叶锥栗、大叶青柴、青叶槠、钩栗、猴栗来源壳斗科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除台湾和广东(海南岛)外,广布长江以南各

  • 白地牛

    药材名称白地牛来源萝藦科白地牛Cynanchum mooreanum Hems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肠结核。用法用量配苦木霜、黄柏、毛冬青

  • 油渣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渣果药材名称油渣果别名油瓜、猪油果、野面瓜、猴子面瓜果来源葫芦科油渣果Hodgsonia macrocarpa (Blume) Cogn.,以种仁、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

  • 九子不离母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子不离母药材名称九子不离母别名黄姜、叉蕊薯蓣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以根状茎入药。秋冬采集,切片晒干。性味苦、微辛,

  • 花荵

    《中药大辞典》:花荵药材名称花荵拼音Huā Rěn别名电灯花(《内蒙古中草药》),灯音花儿(蒙名)。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花荵科植物丝花花荵的根茎及根。秋季采收,洗净泥土,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鱼虱子

    《中药大辞典》:鱼虱子药材名称鱼虱子拼音Yú Shī Zi别名鱼鳖、鱼寄生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浪飘水虱科动物张氏鱼怪的全体。捕得有鱼虱子寄生的鱼后,自鱼胸鳍的白色囊中取出,炕干或晒干。原

  • 建砂仁

    药材名称建砂仁拼音Jiàn Shā Rén别名土砂仁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japonica(Thunb.)Miq.采收和储藏:果实将熟时采摘,晒干或烘干

  • 慈姑

    《中药大辞典》:慈姑药材名称慈姑拼音Cí Gū别名茨菇(《药性论》),白地栗(《本草图经》),慈菇(《滇南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原形态慈姑,又名:藉姑、水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