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豺皮

豺皮

《中药大辞典》:豺皮

药材名称豺皮

拼音Chái Pí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犬科动物

原形态豺(《诗经》),又名:豺狗(《埤雅》),红狼。

体形似犬,身长1米左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0余公斤。头宽,颜面部较钝,额低,耳直立,较短而圆,吻部较狼短。毛色随季节、产地而异,一般通身皆呈赤棕色,或棕褐色,背中部毛尖黑色,故在背中部出现棕褐色,在体后更深些。头上暗棕色,吻部浅褐色。腹部棕色或黄白色。四肢同于背色。尾略粗,末端全黑色。

生境分部栖于山陵、森林中。群居,性凶猛,多在晨昏活动。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广东、江苏、福建、四川等地。

性味①《唐本草》:"性热。"

②《日华子本草》:"有毒。"

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

②孟诜:"主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匿齿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豺皮

药材名称豺皮

拼音Chái Pí

英文名Jackal skin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豺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on lpinus Pallas

原形态豺,形似狼而短小,头部较宽而吻较短,体重15-20kg,体长85-130cm。四肢较短,尾长略小于体长之半。耳端圆钝。乳头6-7对。尾毛较长。通常全身毛红棕色,或近灰棕色而杂以黑毛。头部、颈部、肩部及背部色调较重,并杂有黑色毛尖的针毛,腹面呈浅灰色、棕色或棕白色,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四肢前面深棕褐色,内侧白以或淡灰色。尾端几近黑色,形成黑尾尖。夏季毛短而色深,红棕色尤显深重。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地、丘陵、森林等处。而热耐寒,群居性,具猎食中型兽类之特性。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消积;解毒;止痛;定惊。主疳痢;慝齿;脚气;冷痹;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内服:煮汁,或烧存性酒调,适量。外用:适量,烧存性敷。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

2. 孟诜:主语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齿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油茶油

    药材名称油茶油拼音Yóu Chá Yóu英文名Oleum Camelliae别名楂油、岑、树子油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成熟种

  • 白花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丹药材名称白花丹拼音Bái Huā Dān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来源为蓝雪属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

  • 美汉草

    药材名称美汉草拼音Měi Hàn Cǎo英文名Root of Farges Meehania别名水升麻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华西龙头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eha

  • 鹌鹑蛋

    药材名称鹌鹑蛋拼音ān Chun Dàn来源雉形目雉科鹌鹑Coturnix coturnix (L.),以蛋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功能主治治胃病、肺病、神经衰弱、肋膜炎等。摘录《全国中草

  • 白山苔

    《中药大辞典》:白山苔药材名称白山苔拼音Bái Shān Tái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全年可采,阴干,或采鲜叶熬膏。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达50厘米。多分

  • 山白果

    药材名称山白果拼音Shān Bái Guǒ英文名Dauidia inuolucrata Baill.来源药材基源:为珙桐科植物珙桐的果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uidia inuolucrata B

  • 九爪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爪龙药材名称九爪龙别名接骨草、千台楼、心不死、万带兰、吊兰[云南玉溪]来源兰科九爪龙Vanda amesiana Reich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淡、涩,平。功

  • 响铃豆

    药材名称响铃豆拼音Xiǎnɡ Línɡ Dòu别名黄花地丁、小响铃、马口铃来源豆科野百合属植物响铃豆Crotalaria albida Heyne,以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切碎

  • 人头七

    药材名称人头七拼音Rén Tóu Qī别名开口箭、人参果、牛党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角盘兰的带根茎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minium monorhis(L.)R.B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

  • 金针菜

    《中药大辞典》:金针菜药材名称金针菜拼音Jīn Zhēn Cài别名萱草花、川草花(《救荒本草》),宜男花(《滇南本草》),黄花菜、鹿葱花(《纲目》),萱萼(《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滇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