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蜡梅花

蜡梅花

药材名称蜡梅花

拼音Là Méi Huā

英文名Wintersweet Flower

别名腊梅花、黄梅花铁筷子花、雪里花、巴豆花、蜡花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救荒本草》:蜡梅花,多生南方,今北土亦有之。其树枝条颇类李,其叶似桃叶而宽大,纹微粗,开淡黄花。

2.《纲目》:蜡梅,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蜡梅,小树、丛枝、尖叶。种凡三种:以子种出不经接者,腊月开小花而香谈,名狗蝇梅;经接而花疏,开时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浓,色深黄如紫擅者,名檀香梅,最佳。结实如垂铃,尖长寸余,子在其中,其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蜡梅科植物蜡梅的花蕾。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采收和储藏:在花刚开放时采收。

原形态蜡梅,落叶灌木,高2-4m。茎丛出,多分枝,皮灰白色。叶对生,有短柄,不具托叶,叶片卵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3-7c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或圆形,上面深绿色而光亮,老时粗糙,下面淡绿色,光滑,有时于叶脉上略被疏毛。花先于叶开放,黄色,富有香气;花被多数,呈花瓣状,成多层的覆瓦状排列,内层花被小形,中层花被较大;黄色,薄而稍带光泽,外层成多数细鳞片;雄蕊5-6个,药外向;心皮多数,分离,着生于花托的内面;子房卵形,1室。瘦果,椭圆形,深紫褐色,疏生细白毛,内有种子1粒。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或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较耐寒、耐旱,稍耐阴;喜阳光;忌湿涝。要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为宜。在重粘土和碱土上生长不良。

2.栽培技术 用种子、嫁拦、扦插、分株等繁殖。种子繁殖:采用育苗移栽。6-7月采收果实,剥出种子,用湿沙贮藏备用。第2年3月播种。取出种子,连沙一起在水里搓去蜡质,然后播种,苗期注意除草、施肥,培育2年移栽。嫁接繁殖:用实生苗或分株苗作砧木,用切接和靠接最好,3-4月中旬,选取粗壮而较长枝条,除去顶梢,剪成6-7cm长接穗,具芽1-2对,砧木是将苗离地面3-6cm处剪断,进行切接,涂泥浆,把砧木和接穗封住,经培育3年成株。扦插繁殖:以夏季嫩枝为好,插穗用1×10-4α-萘乙酸浸沾1min后,插在遮荫的塑料膜棚里较易生根。分株繁殖:2-3月挖取母株发生的分蘖苗栽种。移栽按行株距各约1.3m开穴,每穴栽苗1株。每年在早春和科季,各进行中耕除草、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为了促进开花,每年3-4月,把枝条剪短,并摘心去顶。

性状1.性状鉴别 花蕾圆形、短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4-8mm。花被片叠合,下半部被多数膜质鳞片,鳞片黄褐色,三角形,有微毛。气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腻感。

以花心黄色、完整饱满而未开放都为佳。

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①单细胞非腺毛(花被)长至70μm,顶端钝,壁厚,稍有弯曲。②鳞片表皮细胞多角形,有众多非腺毛;气孔少见。③花粉粒棕黄色,类圆形至椭圆形,直径约40μm,外壁微有纵直纹理,并常见萌发孔2个。

化学成分蜡梅花的香气成分,已鉴定31种,计有:乙酸(acetic acid),1,1-二乙氧基乙烷(1,1diethoxy ethane),异戊醇(isoamyl alcohol),1,3-二氧戊环(1,3-dioxolang),双丙酮醇(diacetone alcohol),3-丁烯-2-酮(3-butene-2-one),叶醇(3-hexen-1-ol),侧柏烯(2-thujene),月桂烯(myrc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柠檬烯(limonene),6-甲基-1-辛醇(6-methyl-1-octanol),苯甲醇(benzyl alcohol),罗勒烯(α-ocimene),芳樟醇(linalool),氧化芳樟醇(linalool oxide),松樟酮(pinocamphone),乙酸苄酯(benzyl acetate),萘(naphthalene),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吲哚(1H-indol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王古)(王巴)烯(α-copaene),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香桧酮(sabina detone),苯甲酸(benzoic acid),癸酸(decanoic acid),邻苯二甲酸叔丁酯(diphenate tertbutyl ester),十二酸(dodecanoic acid),4-癸酮(4-decanone),1,3,5-三丁基六氢-1,3,5-三氮杂苯(1,3,5-tributylhexahydro-1,3,5-triazine)。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罗勒烯,其次是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侧伯烯、柠檬烯及苯甲醇。另含红豆杉氰甙(taxiphyllin),蜡梅甙(meratin),α-胡萝卜素(α-carotene),蜡梅碱(calycanthine)。

叶含蜡梅碱,山蜡梅碱(chimonanthine)。

药理作用1.毒性:洋蜡梅碱可引起哺乳动物之强烈抽搐,作用类似士的宁。静脉注射对小鼠的平均致死量为43.79±1.89mg/kg,对大鼠为17.16±0.82mg/kg。对兔之毒性更强,大约在10-40mg之间,静脉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为7.5mg。中毒剂量对上述三种动物皆引起兴奋,但对蛙可引起抑制。对兔静脉注射还可降低血糖。对血细胞数目无影响。对离体兔肠、子宫有兴奋作用,但对豚鼠子宫作用微弱。在麻醉猫、犬身上可抑制心脏,降低血压。但有人认为不会引起降压。夏腊梅碱对哺乳动物有类似士的宁作用,引起强烈抽搐。静脉注射对小鼠的平均致死量为43.79±1.89mg/kg,对大鼠为17.16±0.82mg/kg ,兔的最大耐受量为7.5mg。

2.其他作用:给兔静脉注射可降低血糖。对离体兔肠、子宫有兴奋作用。

毒性静脉注射对小鼠的平均致死量为43.79±1.89mg/kg,对大鼠为17.16±0.82mg/kg。对兔之毒性更强,大约在10-40mg之间,静脉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为7.5mg。

炮制拣去残梗、沙石、土块。晒干或烘干,备用

性味辛;甘;微苦性凉;小毒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解毒清热;理气开郁。主暑热烦渴;头晕;胸闷脘痞;梅核气;咽喉肿痛;百日咳;小儿麻疹;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浸油涂或滴耳。

注意湿邪盛者慎用

复方①治久咳:铁筷子花三钱。泡开水服。(《贵阳民间药草》)②治汤火伤:蜡梅花(以)茶油浸(涂)。(《岭南采药录》)

各家论述1.《纲目》:解暑,生津。

2.《浙江中药手册》:治暑温胸痞烦渴,小儿麻疹,百日咳。

3.《江苏植药志》:治心烦口渴,气郁胃闷。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寒莓叶

    药材名称寒莓叶拼音Hán Méi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叶或全草。原形态寒莓(《本草会编》),又名: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山火莓、大号刺波。常绿

  • 峨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峨参药材名称峨参拼音é Shēn别名土田七[四川]来源伞形科峨参属植物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 (L.) Hoffm.,以根、叶入药。8~9月地上部

  • 美人蕉花

    《中药大辞典》:美人蕉花药材名称美人蕉花拼音Měi Rén Jiāo Huā出处《广州植物志》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功能主治为止血药,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

  • 黄花补血草

    药材名称黄花补血草拼音Huánɡ Huā Bǔ Xuè Cǎo别名黄花矶松、金匙叶草来源蓝雪科补血草属植物金色补血草Limonium aureum (L.)Hill.(Static

  • [檵木]继木

    药材名称[檵木]继木拼音Jì Mù别名桎木柴、[檵花]继花、坚漆、鱼骨柴、[檵]继树、刺木花、满山白来源金缕梅科金缕梅属植物[檵木]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

  • 峨嵋耳蕨

    药材名称峨嵋耳蕨拼音é Méi ěr Jué别名万年青(《峨嵋药植》),树林株(《中国药植志》)。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峨嵋耳蕨的全株。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

  • 摇钱树根

    药材名称摇钱树根拼音Yáo Qián Shù Gēn出处本品以(木回)树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木回)树,滇、黔有之,湖南辰沅山中尤多。木性坚重,造船者取以为柁。叶如檀,秋时梢端结实,如红

  • 翻白叶

    《中药大辞典》:翻白叶药材名称翻白叶拼音Fān Bái Yè别名小管仲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长柔毛委陵菜的根。春、秋、冬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小扁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扁豆药材名称小扁豆拼音Xiǎo Biǎn Dòu来源豆科小扁豆Pritropis cytisoides (Roxb.)Wight et Ar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小豆柴

    药材名称小豆柴拼音Xiǎo Dòu Chái别名小米柴、亮子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毛叶珍珠花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onia villosa (wall. Ex C.B.Clar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