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薄叶卷柏

薄叶卷柏

《全国中草药汇编》:薄叶卷柏

药材名称薄叶卷柏

别名地柏、岩卷柏地柏

来源蕨类卷柏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

功能主治活血调血,清热解毒。主治妇女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并治小儿惊风,麻疹;外用治烫火伤。

用法用量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薄叶卷柏

药材名称薄叶卷柏

拼音Báo Yè Juǎn Bǎi

别名山柏枝、山扁柏、地柏、岩卷柏地柏桠、石上柏、四叶柏、独立金鸡

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薄叶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delicatula(Desv.)Alston[S.pouzolziana(Gaud.)Spr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主茎禾秆色,多回分枝。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斜长圆形,长2.5-3mm,宽1.2-1.5mm,短尖头,两侧略不等。上缘略有齿,下缘全缘;中叶斜卵形,长约1.8-2mm,宽约0.6mm,明显内弯,渐尖头,全缘。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长0.6-2cm,有4棱;孢子叶宽卵形,长约2mm,宽约1mm,龙骨状,先端长渐尖,边缘全缘,孢子囊圆肾形,大、小孢子囊异穗或大孢子囊位于穗的中部,小孢子囊位于上、下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沟谷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卷缩成团,须根多数。茎呈圆柱形,长20-40cm,直径约1mm,上部分枝,表面黄绿色,质脆,易断。叶二型,背腹各2列,皱缩卷曲,腹叶长卵形,明显内弯,背叶长圆形,两侧稍不等。有时可见顶生的孢子囊穗。无臭,味淡。

炮制拣去杂质,抢水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主肺热咳嗽或咯血;肺痈;急性扁桃体炎;乳腺炎;眼结合膜炎;漆疮;烫火伤;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小儿惊风;麻疹;荨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或干品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齿缘钻地风

    药材名称齿缘钻地风拼音Chǐ Yuán Zuàn Dì Fēn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齿缘钻地风的根。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落叶灌木,高4米以上。叶对

  • 黄毛榕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毛榕药材名称黄毛榕别名老虎掌、老鸦风、大赦婆树、毛棵来源桑科黄毛榕Ficus fulva Reiuw.,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益气,

  • 兰花叶

    药材名称兰花叶拼音Lán Huā Yè别名兰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建兰;寒兰或台兰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mbidium ensifolium (L.)Sw.[Epidendrum e

  • 小礼花种子

    药材名称小礼花种子拼音Xiǎo Lǐ Huā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感应草Biophytumsensitivum(L.)DC.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sen

  • 泥鳅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鳅药材名称泥鳅拼音Ní Qiū别名鱼鳅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体及粘液。四季可捕捉,洗净即可。性味甘,

  • 褐粘褶菌

    药材名称褐粘褶菌拼音Hè Zhān Zhě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褐粘褶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eophyllum subferrugineum(Bark.)Bond.et

  • 匙羹藤

    药材名称匙羹藤拼音Chí Gēnɡ Ténɡ别名武靴藤、金刚藤、蛇天角、饭杓藤来源萝藦科匙羹藤属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Schult.[G. a

  • 蓍实

    《中药大辞典》:蓍实药材名称蓍实拼音Shī Shí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蓍的果实。9~10月,果熟时采收,晒干。性味①《本经》:"苦,平。"②《别录》:"酸

  • 下山虎

    药材名称下山虎拼音Xià Shān Hǔ别名小叶石仙桃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物广西芒毛苣苔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chynanathus austroyunna-nensis W. T. W

  • 三分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分三药材名称三分三拼音Sān Fēn Sān别名大搜山虎、山野烟、山茄子来源为茄科赛莨菪属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