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蓬子菜

蓬子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蓬子菜

药材名称蓬子菜

拼音Pénɡ Zǐ Cài

别名刘芙蓉草、疔毒草鸡肠草、黄米花、刘蒿绒

来源茜草猪殃殃属植物蓬子菜Galium verum L. var. asiaticum Nakai,以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秋季挖根。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甘,温。

功能主治解毒,利湿,止痒。用于急性荨麻疹,水田皮炎,静脉炎,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蓬子菜

药材名称蓬子菜

拼音Pénɡ Zǐ Cài

别名铁尺草,月经草(《四川常用中草药》),黄牛尾(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黄米花。柳夫绒蒿、疔毒蒿、鸡肠草(《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救荒本草

来源茜草科植物蓬子菜全草。夏、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茎粗短,根粗长而弯曲,带木质。茎多数,丛生,直立,基部亦带有木质,四棱形,嫩时有柔毛。叶6~10枚轮生,狭线形,长1~5厘米,宽1~1.5厘米,上面嫩时有毛疏生,边缘向外反卷,下面有柔毛,中脉隆起。聚伞花序集成顶生的圆锥花丛,序梗有灰白色细毛;萼筒全部与子房愈合;花冠筒极短,裂片4,径约2毫米,淡黄色;雄蕊4,伸出;子房2室,花柱2,柱头头状。双悬果二,扁球形,径约1.8毫米,无毛。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丛及荒土中。分布我国东北、西北至长江流域。

化学成分全草含喇叭茶甙、芸香甙、车叶草甙、绿原酸。挥发油中含甲基香荚兰醛、向日葵素。根含茜黄樱草糖甙、伪紫茜素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全草有利胆作用。新鲜植物之液汁或煎剂,外用可治皮疹。

性味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辛苦,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微寒,味淡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血,止痒。治肝炎,喉蛾肿痛,疗疮疖肿,稻田皮炎,荨麻疹,跌打损伤,妇女血气痛。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祛瘀,解毒止痒。治急性荨麻疹,疮疖疔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行血,散瘀。治喉痹肿痛,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血气痛,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熬膏涂。

复方①治传染性肝炎:莲子菜一两,茵陈一两。板蓝根五钱。水煎服,一日一剂。(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②治稻田皮炎:鲜蓬子菜二斤,黄柏五钱。莲子菜加水九斤熬,过滤,加黄柏粉再熬,制成一斤膏,外涂周部。(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备注本植物的根在江苏,陕西某些地区有作茜草使用。参见"茜草根"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蓬子菜

药材名称蓬子菜

拼音Pénɡ Zǐ Cài

别名黄牛衣、铁尺草、月经草、黄米花、柳夫绒蒿、疔毒蒿、鸡肠草、喇嘛黄、土苗草白茜草

出处蓬子菜始载于《救荒本草》曰:"蓬子菜,生田野中,所在处处有之。其苗嫩时,叶似碱蓬叶微细,苗老结子,叶则生出叉刺,其子独如扫子大,苗叶味甜。"据此描述并观其附图,即为现今中药蓬子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蓬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Galiumverum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蓬子菜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茎粗短,根圆柱形,粗长而弯曲,稍木质。茎丛生,基部稍木质化,四棱形,幼时有柔毛。叶6-10片,轮生;无柄;叶片线形,长1-5cm,宽1-2mm,先端急尖,上面稍有光泽,仅下面沿中脉二侧被柔毛,边缘反卷。聚伞花序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状,稍紧密;花序梗有灰白色细毛;花具短柄;萼筒全部与子房愈合,无毛;花冠辐状,淡黄色,花冠筒极短,裂片4,卵形,雄蕊4.子房2室,花柱2,柱头头状。双悬果2,扁球形,直径约1.8-2mm,无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及旷野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至长江流域。

性状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弯曲,主根不明显,支根多条丛生于根茎,长约15cm,直径0.2-0.5cm。表面灰褐色或浅棕褐色,有细皱纹,外皮剥落处显出橙黄色木部。质稍硬。断面类白色或灰黄色,用扩大镜观察可见多数小孔,并有同心排列橙黄色环纹。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1.蓬子菜根双糖甙(garlcoin)即是紫茜素-3-羧酸樱草糖甙(purpurin-3-carboXylicacid primeveroside),蓬子菜根甙(galeide)即是伪紫茜素葡萄糖甙(pseudOpurpurin gluccosi-de)。地上部分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车叶草甙(asperulosi-de),水晶兰甙(monotropein),桃叶珊瑚甙(aucubin),6-乙酰基鸡屎藤次甙(6-acetylscan-doside),鸡屎藤次甙甲醚(scan-doside methyl ether),去乙酰基交让木甙(deacetyldaphyllo-side),都桷子甙(genipcBide);有机酸成分,根皮酸(phloreticacid),2-哌啶酸(pipecol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ntin),喇叭茶甙(palustroside),槲皮泰3-葡萄糖甙(3-glucosylquercetin),槲皮素-7-葡萄糖甙(7-glucosyl-quercetin),槲皮素-3,7-二葡萄糖甙(3, 7-diglucosylquercet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7-glucosylluteolin)。

2.开花期地上部分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有:车叶草甙,水晶兰甙,鸡屎藤次甙(scandoside),去乙酚基车叶草甙酸(deacetylaspe-rulosidic acid),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车叶草甙酸(aspe-rulosidic acid),交让木甙(daphylloside), V1环烯醚萜(V1 iridoid),即1O-去乙酰基-10-对羟基苯丙酰基车叶草甙(10-deacetyl-10-p-hydroxyphenylpionyl asperuloside)和V3环烯醚萜(V3 iridoid),即3,4二氢车叶草甙(3,4-dihydroasperuloside)。另含挥发油,内含甲基香草醛(methylvanillin),向日葵素(piperonal)。

药理作用全草有利胆作用,其有效成分车叶草甙具有缓泻及降压作用。对蓬子菜采用不同溶媒所得的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以水提取法抑菌效果为最强,水提醇沉法略有抑菌作用,醇提法则无抑菌作用。其新鲜植物的液汁或煎剂,外用可治皮疹。

性味微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痒。主肝炎;腹水;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跌打损伤;妇女经闭;带下;毒蛇咬伤;尊麻疹;稻田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熬膏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白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白菜药材名称岩白菜拼音Yán Bái Cài别名岩壁菜、石白菜、岩七、红岩七、雪头开花、亮叶子来源为虎耳科岩白菜属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

  • 猕猴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猕猴桃药材名称猕猴桃拼音Mí Hóu Táo别名藤梨、阳桃、白毛桃、毛梨子来源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

  • 黑根药

    药材名称黑根药拼音Hēi Gēn Yào别名威灵仙、草威灵、黑头晕、千里光紫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舌紫菀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enecioides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

  • 红天葵

    《中药大辞典》:红天葵药材名称红天葵拼音Hónɡ Tiān Kuí别名紫背天葵、红叶、散血子、龙虎叶(《广西药植名录》),夜渡红、红水葵(《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出处《广西药植名

  • 丽子藤

    药材名称丽子藤拼音Lì Zǐ Ténɡ英文名root of Yunan Dregea别名滇假夜来香、白血藤、公公藤、奶浆藤、隔山撬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丽子

  • 肾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肾蕨药材名称肾蕨拼音Shèn Jué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来源骨碎补科肾蕨属植物肾蕨Nephrolepis

  • 梨枝

    《中药大辞典》:梨枝药材名称梨枝拼音Lí Zhī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枝。功能主治《圣惠方》:"治霍乱吐利,煮汁饮。"摘录《中药大辞典》《中

  • 麻牛膝

    药材名称麻牛膝拼音Má Niú Xī别名苦麻牛膝、金河牛膝、白牛膝、千把钩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头花杯苋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capitata Moq.采收和储藏:秋、冬两季采

  • 余甘子

    《中国药典》:余甘子药材名称余甘子拼音Yú Gān Zǐ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

  • 犀牛皮

    药材名称犀牛皮拼音Xī Niú P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等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犀角"条。炮制将原药洗净,烘熟切片,晒干。功能主治①《物理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