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蓝花子

蓝花子

药材名称蓝花子

拼音Lán Huā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蓝花子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phanus sativus L.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

采收和储藏:5-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净杂质,贮干燥处。

原形态蓝花子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30-80cm,具稀疏白色软毛。主根细长而肥厚,但不呈肉质肥大,侧根发达。茎直立,圆柱形,具稀疏硬毛,并有分支。叶片稍带白粉,基生叶多数,大头羽状分裂,长5-15cm,宽2-5cm,顶裂片大,长椭圆形,侧裂片2-3对,交错排列;茎生叶小,宽椭圆形或宽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大;要片4;花瓣4,淡红色或淡紫红色,宽倒卵形,长约2cm,基部具长爪,瓣片具紫色脉纹;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钻状,柱头头状。长角果圆柱形,长4-6cm,果瓣近革质,具海绵状横隔,果实因种子间缢缩而呈念珠状,先端具细长的喙。种子扁圆形、淡褐色,表面具网纹,花、果期3-5月。

生境分部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浙江、广西、台湾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直径3-4mm。表面淡褐色,具网状纹理,一端可见点状种脐。去皮后可见肥厚的子叶2片,富油性,相互招叠,胚根位于子叶之间。气微,味微苦。

性味辛;甘;平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宽中;化痰降气。主食积胸脘痞胀;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蔓剪草

    药材名称蔓剪草别名回叶对剪草来源萝藦科蔓剪草Cynanchum chekiangense M. Che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损伤,疥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矮脚枫叶

    药材名称矮脚枫叶拼音ǎi Jiǎo Fēnɡ Y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的叶。原形态红叶甘橿,又名:桂子树。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黄绿色。叶互生,卵圆形,长3~1

  • 米饭花果

    《中药大辞典》:米饭花果药材名称米饭花果拼音Mǐ Fàn Huā Guǒ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米饭花的果实。夏、秋采收。原形态米饭花(《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珍珠花(《植物

  • 斑竹壳

    《中药大辞典》:斑竹壳药材名称斑竹壳拼音Bān Zhú Ké别名斑竹衣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箨。功能主治清血热;烧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毛),

  • 草果

    《中国药典》:草果药材名称草果拼音Cǎo Guǒ英文名FRUCTUS TSAOKO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

  • 方解石

    《中药大辞典》:方解石药材名称方解石拼音Fānɡ Jiě Shí别名黄石(《别录》)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的矿石。采得后除去泥土杂石。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

  • 岩豆藤根

    药材名称岩豆藤根拼音Yán Dòu Ténɡ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贵州崖豆藤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贵州崖豆藤,又名:大血藤、血贯肠、老鸦藤、老菀豆藤、

  • 白蓝翠雀花

    药材名称白蓝翠雀花拼音Bái Lán Cuì Què Huā英文名Bluewhite Larkspur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白蓝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

  • 夹蛇龟肉

    《中药大辞典》:夹蛇龟肉药材名称夹蛇龟肉拼音Jiá Shé Guī Ròu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龟科动物夹蛇龟的肉。性味①《食性本草》:"寒,有毒。"

  • 贯众

    《中药大辞典》:贯众药材名称贯众拼音Guàn Zhònɡ别名萹苻、泺(《尔雅》),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本经》),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吴普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