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苏铁花

苏铁花

药材名称苏铁花

拼音Sū Tiě Huā

别名凤尾蕉花、铁树花、梭罗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花(大孢子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as revolut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摘,鲜用或阴干备用。

原形态常绿木本植物,不分枝,高1-4m,稀达8m以上。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长0.5-2m,基部两侧有刺,刺长2-3mm,羽片达100对以上,条形,厚革质,长9-18cm,宽4-6mm,先端锐尖,边缘显着向下卷曲,基部狭,两侧不对称,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央微凹,下面浅绿色,中脉显着隆起。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长30-70cm,直径8-15cm;小孢子叶长方状楔形,长3-7cm,有急尖头,下面中肋及先端密生褐色或灰黄色长绒毛;大孢子叶扁平,长14-22cm,密生淡黄色或淡灰黄色绒毛,上部顶片宽卵形,边缘羽状分裂,其下方两侧着生数枚近球形的胚珠。种子卵圆形,微扁,顶凹,长2-4cm,径1.5-3cm,熟时朱红色,花期6-7月,种子10月成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华南和西南地区,多栽培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地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过冬。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

性状性状鉴别 大孢子叶略呈匙状,上部扁宽,下部圆柱形,长10-20cm,宽5-8cm。全体密被褐黄色绒毛,扁宽部分两侧羽状深裂为细条形,下部圆柱部分两侧各生1-5枚近球形的胚珠。气微,味淡。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理气祛湿;活血止血;益肾固精。主胃痛;慢性肝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咳血;吐血;痛经;遗精;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楠木

    药材名称楠木拼音Nán Mù别名楠材(《别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楠木,又名:楠树(任防《述异记》),雅楠、桢楠。常绿乔木,高达30米

  • 白茅根

    《中国药典》:白茅根药材名称白茅根拼音Bái Máo Gēn英文名RHIZOMA IMPERATAE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

  • 鼋膏

    《中药大辞典》:鼋膏药材名称鼋膏拼音Yuán Gāo别名鼋脂(《淮南万毕术》)。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鼋甲"条。功能主治张鼎:&quo

  • 小牛力

    《中药大辞典》:小牛力药材名称小牛力拼音Xiǎo Niú Lì别名土甘草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豆科植物疏叶美花崖豆藤的根。秋、冬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疏叶美花崖豆藤,又名:老秧

  • 黑种草子

    《中国药典》:黑种草子药材名称黑种草子英文名SEMEN NIGELLAE来源本品系维吾尔族习用药材。为毛茛科植物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 Freyn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

  • 杜鹃花根

    《中药大辞典》:杜鹃花根药材名称杜鹃花根拼音Dù Juān Huā Gēn别名翻山虎、搜山虎(汪连仕《采药书》)。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

  • 豆腐

    《中药大辞典》:豆腐药材名称豆腐拼音Dòu Fu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制法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

  • 葎草根

    药材名称葎草根拼音Lǜ Cǎo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根。功能主治治石淋,疝气,瘰疬。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捣汁。复方①治石淋:葎草根取汁服。(《范汪方》)②治小肠疝气:割人

  • 鹿头肉

    《中药大辞典》:鹿头肉药材名称鹿头肉拼音Lù Tóu Ròu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头上的肉。性味《千金·食治》:"平。

  • 丰花草

    药材名称丰花草拼音Fēnɡ Huā Cǎo别名假蛇舌草、波利亚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草科植物丰花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rreria stricta (L.f.) G.F.W.Mey.[B.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