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臭藤子

臭藤子

药材名称臭藤子

拼音Chòu Ténɡ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毛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L.)DC.var.mollis(Wall.exHook.F.etThoms)Hara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culus orbiculatus(L.)DC.[C.trilobus(Thunb.)DC.C.sarmentosus(Lour.)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1.木防己木质藤本。嫩枝密被柔毛,老枝近于无毛,表面具直线纹。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白色柔毛;叶片纸质至近革质,形状变异极大,线状披针形至阔卵状近圆形、狭椭圆形至近圆形、倒披针形至倒心形,有时卵状心形,长3-8cm,少数超过10cm,宽1.5-5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而有小凸尖,有时微缺或2裂,基部楔形、圆或心形,边全缘或3裂,有时掌状5裂,两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有时两面近无毛。聚伞花序单中或作圆锥花序式排列,腋生或顶生,长达10cm或更长,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淡黄色;萼片6,无毛,外轮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2mm,内轮阔椭圆形,长达2.5mm;花瓣6,倒披针状氏圆形,先端2裂,基部两侧有耳,并内折,长1-2mm;雄蕊6,较花瓣短;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微小;心皮6。核果近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或蓝黑色,长7-8mm。花期5-8月,果期8-10月。

2.毛木防己本变种与木防己相似,主要区别点是:毛木防己的萼片背面被白色柔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灌丛、林缘、路边或疏林中。

2.生长环境与木防己相同。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以及河北、辽宁、陕西等地,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常见。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解毒。主水肿;小便淋痛;风湿骨痛;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鬼毛针

    《全国中草药汇编》:鬼毛针药材名称鬼毛针别名鬼头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鬼毛针Microphale pilosipes Sing. vel aff.,以菌索入药。原形态菌体为极发达的菌索,菌索

  • 刺榆

    药材名称刺榆拼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

  • 敦盛草

    《中药大辞典》:敦盛草药材名称敦盛草拼音Dūn Shènɡ Cǎo别名敦木卜江区(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种植物西藏杓兰的根。7~9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45厘米。根茎短,

  • 虎掌南星

    药材名称虎掌南星拼音Hǔ Zhǎnɡ Nán Xīnɡ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 Pedatisectae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

  • 赪桐叶

    《中药大辞典》:赪桐叶药材名称赪桐叶拼音Chēnɡ Tónɡ Yè别名红蜻蜒叶(《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性味《福建民间草药》:"

  • 迷迭香

    《中药大辞典》:迷迭香药材名称迷迭香拼音Mí Dié Xiānɡ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5~6月采收。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约1~2米,有纤弱、灰白色的分枝,全

  • 九牛力

    药材名称九牛力拼音Jiǔ Niú Lì别名川太、土萆薢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穿鞘菝葜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lax perfoliata Lour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 臭茉莉叶

    药材名称臭茉莉叶拼音Chòu Mò Lì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重瓣臭茉莉和臭茉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lerodendrumphilippinumSchauer2.C.phili

  • 千打锤

    《中药大辞典》:千打锤药材名称千打锤拼音Qiān Dá Chuí别名铁线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耙齿钩(《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樟科植

  • 茉莉根

    《中药大辞典》:茉莉根药材名称茉莉根拼音Mò Lì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根。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甾醇。药理作用茉莉根水液1~8克/公斤腹腔注射,对青蛙、鸽、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