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臭菘种子

臭菘种子

药材名称臭菘种子

拼音Chòu Sōnɡ Zhǒnɡ Zi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arpus foetidus(L·)Salis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臭菘,宿根草本。根茎粗壮,直径达7cm。叶基生;叶柄长10-20cm;叶片长20-40cm,宽15-35cm,先端渐狭或钝圆。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40cm,花序柄长3-20cm,粗l-1.2cm;佛焰苞基部席卷,中部肿胀,半扩张成卵状球形,先端渐尖,下弯成喙状暗青紫色,外面饰以青紫色线纹,长10-16cm,直径4-5.5cm;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青紫色,直径2.5-3cm,有长0.5-1cm的梗;花有臭味,两性;花被片4,向上渐扩大,拱状;雄蕊4;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1室,胚珠几从室顶下垂。花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平喘。主气管炎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薜荔汁

    药材名称薜荔汁拼音Bì Lì Zhī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乳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umila L.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割破茎皮,待乳汁流出后收集。也可取自叶中。原形态常绿攀援

  • 响铃豆

    药材名称响铃豆拼音Xiǎnɡ Línɡ Dòu别名黄花地丁、小响铃、马口铃来源豆科野百合属植物响铃豆Crotalaria albida Heyne,以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切碎

  • 榉树

    药材名称榉树拼音Jǔ Shù别名大叶榉来源榆科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以树皮、叶入药。生境分部自秦岭、淮河流域至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性味苦

  • 锯齿王根

    药材名称锯齿王根拼音Jù Chǐ Wánɡ Gēn英文名Carallia diplopetala Hand.-Mazz.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锯叶竹节树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allia

  • 白珠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珠树药材名称白珠树拼音Bái Zhū Shù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来源为杜鹃花科

  • 杏叶

    《中药大辞典》:杏叶药材名称杏叶拼音Xì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化学成分含芸香甙、硝酸盐还元酶。功能

  • 大夜关门根

    《中药大辞典》:大夜关门根药材名称大夜关门根拼音Dà Yè Guān Mén Gēn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脉叶羊蹄甲的根。夏、秋采收。性味性温,味辛甘酸微苦。功

  • 洋蓍草

    《中药大辞典》:洋蓍草药材名称洋蓍草拼音Yánɡ Shī Cǎo别名锯草(《中国药植图鉴》),蜈蚣蒿、一苗蒿(《陕西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千叶蓍的全草。6~8月采收。

  • 盘羊睾丸

    药材名称盘羊睾丸拼音Pán Yánɡ Gāo Wán英文名argal spermary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雄性盘羊的睾丸。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vis ammon L

  • 野猪肉

    《中药大辞典》:野猪肉药材名称野猪肉拼音Yě Zhū Ròu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肉。原形态野猪(《唐本草》),又名:野彘(《淮南子》)。体长约1~2米,体重约150公斤,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