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臭菘

臭菘

药材名称臭菘

拼音Chòu Sōnɡ

别名黑瞎子白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arpus foetidus(L.)Salisb.[Dracontiumf oetid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臭菘,宿根草本。根茎粗壮,直径达7cm。叶基生;叶柄长10-20cm;叶片长20-40cm,宽15-35cm,先端渐狭或钝圆。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40cm,花序柄长3-20cm,粗l-1.2cm;佛焰苞基部席卷,中部肿胀,半扩张成卵状球形,先端渐尖,下弯成喙状暗青紫色,外面饰以青紫色线纹,长10-16cm,直径4-5.5cm;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青紫色,直径2.5-3cm,有长0.5-1cm的梗;花有臭味,两性;花被片4,向上渐扩大,拱状;雄蕊4;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1室,胚珠几从室顶下垂。花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化学成分全草含没食子酸丁酯(butyl ga11ate),草酸钙(Calcium oxalate)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维生素(vitamin)A,β-谷甾醇(β-sitosterol),α-香树脂醇(α-amyrin)和β-香树脂醇(β-amyrin)。

药理作用根煎剂具有镇静、解痉和祛痰作用。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解表止咳;化痰平喘。主发热头痛;气管炎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曼陀罗子

    《中药大辞典》:曼陀罗子药材名称曼陀罗子拼音Màn Tuó Luó Zǐ别名醉葡萄(《广西通志》),天茄子、胡茄子(《分类草药性》),狗核桃(《贵州民间方药集》),风茄果

  • 海鹞鱼齿

    《中药大辞典》:海鹞鱼齿药材名称海鹞鱼齿拼音Hǎi Yào Yú Chǐ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魟科动物赤魟等的牙齿。性味《本草拾遗》:"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

  • 小六月寒

    药材名称小六月寒拼音Xiǎo Liù Yuè Hán别名白鸡婆梢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光果莸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tangutica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

  • 野芫荽

    药材名称野芫荽拼音Yě Yuán Suī别名假芫茜、香信、番香茜、山芫荽、番鬼芫茜、大芫荽、德马炸锁、阿瓦芫荽、日本芫荽、洋芫荽、刺芫荽、假芫荽、节节花、野香草、侧香荽、竻芫茜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

  • 蛇婆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婆子药材名称蛇婆子拼音Shé Pó Zǐ别名仙人撒网、和他草、满地毯来源梧桐科蛇婆子Waltheria americana L.,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福建、

  • 白毛夏枯草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药材名称白毛夏枯草拼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

  • 苣荬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苣荬菜药材名称苣荬菜拼音Jù Mǎi Cài别名苦菜、败酱草[北方地区]、小蓟[黑龙江]、苦苣菜、取麻菜来源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苣荬菜Sonchus Brachyo

  • 红子根

    《中药大辞典》:红子根药材名称红子根拼音Hónɡ Zǐ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9~10月采挖,洗净,晒干。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q

  • 家麻树

    药材名称家麻树拼音Jiā Má Shù英文名Woolly Sterculia别名家麻桐、九层皮。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家麻树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

  • 小叶爱楠

    《中药大辞典》:小叶爱楠药材名称小叶爱楠拼音Xiǎo Yè ài Nán别名树萝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爱楠的块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或鲜用。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