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羊血

羊血

《中药大辞典》:羊血

药材名称羊血

拼音Yánɡ Xuè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绵羊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除含水约4/5外)为多种蛋白质。此外,尚含少量脂类(包括磷脂和胆甾醇)、葡萄糖及无机盐等。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其次是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和少量纤维蛋白。

羊血豆腐(羊血凝块)的组成,每100克约含水分82克、蛋白质16.4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0.1克。

性味《纲目》:"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止血,祛瘀。治吐血,衄血,肠风痔血,妇女崩漏,产后血晕,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①《唐本草》:"主女人中风,血虚闷,产后血运、闷欲绝者,生饮一升。"

②《医学入门》:"治卒惊悸;九窍出血,取新热血饮。"

③《纲目》:"治产后血攻,下胎衣。"

④《随息居饮食谱》:"生饮止诸血,解诸毒。熟食但止血,患肠风痔血者宜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以鲜血饮之。

复方①治吐血、衄血,积日不止:新羊血,热饮一、二小盏。(《圣惠方》)

②治大便下血:羊血煮熟,拌醋食最效。(《便民食疗》)

③治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身冷,气欲绝:新羊血一盏,饮之三两服。(《梅师集验方》)

④治外伤出血:羊血炭十份,血余炭十份,黄芩粉两份。制法:将新鲜羊血放置12小时后,取其血块放入锅内,用火炒至膏状,再另扣上一锅作盖,在两锅周边用黄泥封严,于上锅底贴一张白纸,用火煅至白纸呈黄色为度,待锅凉后取炭压成细末;然后加入血余炭和黄芩细末,混匀。用法:敷药后,马上用纱布块敷盖加压止血,三分钟后再包扎。小伤口上药一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羊血

药材名称羊血

拼音Yánɡ Xuè

英文名Goat or Sheep Blood

出处1.出自《唐本草》。

2.《岭表录异》:野葛,毒草也,俗呼胡蔓草,误食之,则用羊血浆解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血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pra hircus Linnaeus2.Ovis arie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羊时取血;将鲜血置于平底器皿内晒干,切成小块,或将血灌入羊肠中用细绳扎成3-4cm长的小节,晒干。

原形态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

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性状性状鉴别,干燥羊血成块状,黑褐色或深紫色,稍有光泽,体轻;气腥。

化学成分山羊或绵羊的血,主要成分(除含水约4/5外)为多种蛋白质。此外,尚含少量脂类(包括磷脂phosphatide和胆甾醇cholesyerol)、葡萄糖(glucose)及无机盐等,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hemoglobin),其次是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血清球蛋白(serum globulin)和少量纤维蛋白(fibrinogen)。羊血豆腐(羊血凝块)的组成,每100g约含水分82g、蛋白质16.4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0.1g。血清含铁传递蛋白(transferrin)B、C、D、E、胎蛋白(fetoprotein)。

药理作用从羊血中分离出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于700的物质,对植物和人有促进生长和代谢的作用。羊血可以用来制取超氧化物岐化酶(SOD),SOD的药理作用见“牛血”和“猪血”。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补血;止血;散瘀解毒。主妇女血虚中风;月经不调;崩漏;产后血晕;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尿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鲜用,热饮或煮食,30-50g;干血;烊冲,每次6-9g,每日15-30g。外用:适量,涂敷。

注意《纲目》:“服地黄何首乌诸补药者忌之。”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女人中风,血虚闷,产后血运、闷欲绝者,生饮一升。

2.《医学入门》:治卒惊悸;九窍出血,取新热血饮。

3.《纲目》:治产后血攻,下胎衣。

4.《随息居饮食谱》:生饮止诸血,解诸毒。熟食但止血,患肠风痔血者宜之。

5.《本草经疏》:女人以血为主,血热则生风,血虚则闷绝。羊血咸平,能补血、凉血,故主女人血虚中风,及产后血闷欲绝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沙棘

    《中国药典》:沙棘药材名称沙棘拼音Shā Jí英文名FRUCTUS HIPPOPHAE别名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来源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

  • 盾翅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盾翅藤药材名称盾翅藤拼音Dùn Chì Ténɡ别名吼盖贯(傣语)来源金虎尾科盾翅藤Aspidopteris obcordata Hemsl.,以藤入

  • 野薴麻

    药材名称野薴麻拼音Yě Nínɡ Má别名八楞马、大接骨、大糯叶、双合合(《云南中草药选》),八楞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呼光(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荨麻科植物暹

  • 红椋子

    药材名称红椋子拼音Hónɡ Liá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红椋子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macrophylla (Wall.) Sojk [Cor- nus macrop

  • 碎米柴

    药材名称碎米柴拼音Suì Mǐ Chái别名八宇草(《植物名实图考》),漆大伯、天小豆(《江西民间草药》),辫子草、马尾草、细鞭打、消黄散、细叶兰,逍遥草、斑鸠窝、散风散、马龙通、

  • 鹈鹕油

    药材名称鹈鹕油拼音Tí Hú Yóu别名斑嘴鹈鹕、淘鹅油来源鹈形目鹈鹕科斑嘴鹈鹕Pelecanus roseus Gmelin,以脂肪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北部地区,冬季迁南

  • 桂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桂花药材名称桂花拼音Guì Huā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来源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以花、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花;冬季采果;

  • 锥连栎

    药材名称锥连栎拼音Zhuī Lián Lì别名黄栗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锥连栎的茎白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 franchetii Skan.采收和储

  • 绿珊瑚

    药材名称绿珊瑚拼音Lǜ Shān Hú别名九龙草、九仙草、珍珠草来源檀香科百蕊草属植物急折百蕊草Thesium refractum Mey.和喜马拉雅百蕊草T. himalense Royl

  • 天冬

    《中国药典》:天冬药材名称天冬拼音Tiān Dōnɡ英文名RADIX ASPARAGI别名天门冬、明天冬、天冬草、倪铃、丝冬、赶条蛇、多仔婆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