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背桂

红背桂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背桂

药材名称红背桂

别名叶背红、金琐玉

来源大戟红背桂Excoc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广西。

性味辛、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止痛。主治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腰肌劳损。

用法用量2~3钱。

备注毒箭木为其变种,产云南,有大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背桂

药材名称红背桂

拼音Hónɡ Bèi Guì

英文名all-grass of Cochinchinese Excoecaria

别名叶背红、金锁玉、箭毒木、天青地红

出处始载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红背桂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红背桂花 灌木,高可达1m。小枝具皮孔,光滑无毛。叶对生,稀3枚轮生,稀互生;叶柄长3-10mm;托叶小,近三角形,边缘具稍显着撕裂小齿;叶片薄,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5-13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疏生浅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红色,侧脉6-12对,略明显。花单性异株;雄花序长约1-2cm;苞片卵形,比花梗长,基部两侧各具1枚腺体,小苞片2枚,线形,基部具2枚腺体;雄花萼片3,披针形,缘具撕裂状小齿,花丝分离;雌花序极短,由3-5朵花组成,花梗长l-2mm;苞片卵形,比花梗短;小苞片与雄花同;雌花萼片3,阔卵形,边缘具小齿,子房球形,无毛,花柱3,分离,基部多少连合,长约2.2mm,外弯而先端卷曲,紧贴于子房上。蒴果球形,顶部凹陷,基部截平,直径约8.5-10mm,高约7mm,红色,带肉质。种子卵形,光滑。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部我国各地有盆栽。

栽培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湿润,宜栽植于砂壤土,耐半荫。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春季剪取1-2年生壮枝,长约10cm,插于砂中,保持20-25℃,约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广州露地栽培,宜选局部荫蔽处丛栽。冷凉地区只能温室盆栽。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每月施液肥1-2次,并以过磷酸钙1%水液或硫按0.5%水液,加少量硫酸亚铁与液肥相间施用。

病虫害防治 注意介壳虫为害。

性状鸡尾木常绿灌木,高达3m。全株无毛。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14cm,宽1.5-3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绿色,边缘有浅锯齿,幼叶背脉常紫红色,羽状脉弧形连接,不达叶缘。花腋生,绿色。蒴果小,近球形,柱头宿存。花期3-4月。

化学成分从同属植物土沈香 E. Aga-llocha L. 中分离出二萜原酸酯。

性味辛;微苦;平;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经活络,止痛的功能。用于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腰肌劳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土

    药材名称黄土拼音Huánɡ Tǔ别名好土(《本草拾遗》),好黄土(《东医宝鉴》)。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一般呈灰黄色。富含钙盐及钙质结核,疏松,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柱状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

  • 广东金钱草

    药材名称广东金钱草拼音Guǎnɡ Dōnɡ Jīn Qián Cǎo别名金钱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广金钱草(《中药通报》5(1):26,1959),假花生、马蹄草、银蹄

  • 双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参药材名称双参拼音Shuānɡ Shēn别名对对参、肚拉、白都拉、萝卜都拉、西南囊苞花、一支蒿[四川西昌]、土洋参[四川木里]来源川续断科双参(囊苞花)属植物双参Triplost

  • 铁罗伞

    药材名称铁罗伞拼音Tiě Luó Sǎn别名单刀根、广檀木、麻子木来源豆科仪花属植物仪花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性味

  • 棱子芹

    药材名称棱子芹拼音Lénɡ Zǐ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棱子芹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urospermum camtschaticum Hoffm.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原形

  • 羚羊角

    《中国药典》:羚羊角药材名称羚羊角拼音Línɡ Yánɡ Jiǎo英文名CORNU SAIGAE TATARICAE别名高鼻羚羊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

  • 雀榕叶

    《中药大辞典》:雀榕叶药材名称雀榕叶拼音Què Rónɡ Yè别名漆娘舅,漆舅、白来叶(《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笔管榕的叶。全年可采。原形态

  • 面头叶

    药材名称面头叶拼音Miàn Tóu Yè别名栖头恒。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鹧鸪麻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leinhovia hospi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原形态鹧鸪麻

  • 大黄蜂子

    药材名称大黄蜂子拼音Dài Huánɡ Fēnɡ Zǐ别名露蜂房子(《备急方》)出处《本经》来源为胡蜂科昆虫大黄蜂的幼虫。性味《纲目》:"甘,凉,有小毒。"功能

  • 黄明胶

    《中药大辞典》:黄明胶药材名称黄明胶拼音Huánɡ Mínɡ Jiāo别名水胶(《外台》),牛皮胶(《本草图经》),海犀胶(《纲目》),广胶、明胶(《本经逢原》)。出处《食疗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