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紫薇花

紫薇花

《中药大辞典》:紫薇花

药材名称紫薇花

拼音Zǐ Wēi Huā

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曲洧旧闻》),佛相花(《八闽通志》)、满堂红(涌小品》),怕痒花、猴刺脱(《群芳谱》),紫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痒痒花(《滇南本草》整理本),宝幡花、五爪金龙(湖南药物志)。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千屈菜科植物紫薇

原形态紫薇(《酉阳杂俎》),又名:猴郎达树(《酉阳杂俎》),不耐痒树(《曲洧旧闻》)。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枝条光滑,幼枝具4棱,叶对生或近于对生,上部的互生;叶近乎无柄;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7厘米,宽1~4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平滑无毛,或下面沿主脉上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长4~20厘米;花萼长7~10毫米,萼筒外部不具棱槽,顶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近圆形,紫色,边缘皱曲,基部成爪;雄蕊36~42,外侧6枚的花丝较长,花药较大,呈绿色,花粉粒紫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圆球形,长9~13毫米,宽8~11毫米。花期5~8月。

本植物的根(紫薇根)、叶(紫薇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多栽培于庭园。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性味滇南本草》:"性寒,微酸。"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产后血崩不止,血隔症瘕,崩中,带下淋漓,疥癞癣疮。"

②《岭南采药录》:"治小儿烂头胎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治风丹:紫薇花一两。煎水煮醪糟服。(《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紫薇花

药材名称紫薇花

拼音Zǐ Wēi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Crapemyrtle

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佛相花、满堂红、怕痒花、猴刺脱、紫梢、痒痒花、宝幡花、五爪金龙狗骨头、紫金标、紫兰花、阿米荼、紫荆花、紫金花、蚊子花。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5-8月采花,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小乔木,高达7m。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贡,小枝纤细,有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几无叶柄;叶往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7cm,宽1.5-4cm,先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永有微柔毛;侧脉3-7对。花淡红色、紫色,常呈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3-15mm;花萼长7-10mm,萼筒外部无棱槽,先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皱缩,长12-20mm,有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长,花药大,绿色;雌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长1-1.3cm,成熟时紫黑色。种子有翅,长约8mm。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于阴湿肥沃的土壤上。

资源分布: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30℃左右,稍耐旱,耐修剪。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向阳和技地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在春季3月,植株萌芽前,先择二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栽成长15cm左右,按行株距35cm×cm,斜插于苗床上,入土的深度为插穗的二分之一,压紧,浇水保湿。约经1年育苗后,于第2年早春,插苗萌芽前,按行株距300cm×300cm开坑,每栽1株。此外,引种上多以种子繁殖,于春季播种育苗。

性状性状鉴别 花淡红紫色,直径约3cm;花萼绿色,长约1cm,先端6浅裂,宿存;花瓣6,下部有细长的爪,瓣面近圆球而呈皱波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缺刻;雄蕊多数,生于萼筒基部,外轮6枚,花丝较长。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花含紫薇碱(lagerine),印车前明碱(lager-stroemine),又氢轮叶十齿草碱(dihydroverticillatine),十齿草明碱(decamine),十齿草吹碱(decinine),十齿草碱(decodine),矮牵牛素-3-阿拉伯糖甙(petunidin-3-arabinosede),锦葵花素-3-阿拉伯糖甙(malvinidin-3-arabinoside)等花以甙[2]。

性味味苦;微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上血。主疮疖痈疽;小儿胎毒;疥癣;血崩;带下;肺痨咳血;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治风丹:紫薇花一两。煎水煮LAO糟服。 (《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产后血崩不止,血隔症瘕,崩中,带下淋漓,疥癞癣疮。

2.《岭南采药录》:治小儿烂头胎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田碎米荠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田碎米荠药材名称水田碎米荠拼音Shuǐ Tián Suì Mǐ Qí别名阿英久[苗语]来源十字花科水田碎米荠Cardamine lyrata Bun

  • 驴耳风毛菊

    药材名称驴耳风毛菊拼音Lǘ ěr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grass of Meadow Saussurea别名狗舌头、驴耳朵、风毛菊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草

  • 大叶酸藤

    药材名称大叶酸藤别名酸盘子、长叶酸藤果、马桂花来源紫金牛科大叶酸藤Embelia longifolia (Benth.) Hems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性味酸、涩,平

  • 树萝卜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萝卜药材名称树萝卜拼音Shù Luó Bo别名葫芦暗消、陆次、猴子板凳、瘿袋花来源杜鹃花科爱楠属植物白花树萝卜Agapetes mannii Hemsl.[A

  • 小叶罗汉松

    药材名称小叶罗汉松别名短叶土杉、小叶土杉来源罗汉松科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 var. maki (Sieb. et Zucc.) En

  • 滇丁香

    药材名称滇丁香拼音Diān Dīnɡ Xiānɡ别名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黄树、丁香花、露球花、满山香、白花木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滇丁香,曰:"丁香生云南圃中。大本如藤,叶如枇

  • 卜芥

    《中药大辞典》:卜芥药材名称卜芥拼音Bǔ Jiè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

  • 止血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止血丹药材名称止血丹拼音Zhǐ Xuè Dān来源菊科止血丹Emilia sagittata (Vahl)DC.[Gynura sagittata DC.],以全草入药。

  • 两色乌头

    药材名称两色乌头拼音Liǎnɡ Sè Wū Tóu英文名both chrimato- Monkshood出处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两色乌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

  • 秀丽野海棠

    《中药大辞典》:秀丽野海棠药材名称秀丽野海棠拼音Xiù Lì Yě Hǎi Tánɡ别名高脚山茄、活血丹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秀丽野海棠的全草及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