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紫晶蘑

紫晶蘑

药材名称紫晶蘑

拼音Zǐ Jīnɡ Mó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紫丁香蘑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ntinus lepideus Fr. [Agaricus lepi-deus F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菌盖肉质,直径3-6.5cm。球形,后凸起至扁平,有时中部下凹;盖面湿润,无毛平滑,亮紫色至丁香紫色,褪为淡污红褐色或污粉红色;盖缘初时内卷,后稍波状。菌肉较厚,柔软,带堇紫色,干后白色,味柔和。菌褶直生至稍延生,密,幅窄,初时堇色或与盖面同色,干时淡色;褶缘常呈小锯齿状。菌柄长3-5.5cm,粗0.7-1.2cm,圆柱形,基部膨大,堇色或与盖面同色,干时或者后褪为淡色,上部有棉絮状细粉末,向下无毛或有纵条纹,稍有弹性,中实。孢子印污肉色。孢子平滑或稍粗糙,椭圆形,无色,(6-8)μm×(3-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中地上,秋季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福建、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菌盖半球形或扁平,有的中央稍凹,直径3.5-8cm,紫色、丁香紫色或褐紫色,表面光滑,边缘内卷。菌肉紫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紫色或与菌盖同色。菌柄圆柱形,或基部稍膨大,长4-8cm,直径约lcm,上部被细绢粉,下部光滑或具条纹,与菌盖同色。气香,味淡。

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健脾祛湿。主预防脚气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边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苏药材名称半边苏拼音Bàn Biān Sū别名绵穗苏、野鱼香、野苏、大胡麻、天人草来源唇形科半边苏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 (Hemsl.

  • 夏枯草露

    药材名称夏枯草露拼音Xià Kū Cǎo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水。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夏枯草"条。功能主治《纲目拾遗

  • 小青

    药材名称小青拼音Xiǎo Qīnɡ别名红刺毛藤、灯托草、五兄弟、五托莲、毛青杠、斩龙剑、毛不出林、矮茶子、蛇药、狮子头出处小青始出《本草图经):"小青生福州。三月生花当月采叶。"并附药图。《纲目》收入

  • 山道年蒿

    《中药大辞典》:山道年蒿药材名称山道年蒿拼音Shān Dào Nián Hāo别名蛔蒿(《中国药植图鉴》)。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山道年蒿的花序和叶。一般在8~9月花蕾

  • 斑花杓兰

    药材名称斑花杓兰拼音Bān Huā Sháo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pedium guttatum Sw.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晾干

  • 黄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藨叶药材名称黄藨叶拼音Huánɡ Pāo Yè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叶。8~9月采收。原形态切头悬钩子,又名:黄泡、老虎泡(《分类草药性》

  • 山羊耳

    药材名称山羊耳拼音Shān Yánɡ ěr别名劳伤药、接骨草、大疙瘩、汝无糯鸡、山牛耳青、驳节莲树、九节风。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海南草珊瑚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andra hai

  • 细竹蒿草

    《中药大辞典》:细竹蒿草药材名称细竹蒿草拼音Xì Zhú Hāo Cǎo别名斑茅胆草、十二妹(《广西中兽医药植》),云茅草、红韭菜(《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鸭

  • 山楂木

    《中药大辞典》:山楂木药材名称山楂木拼音Shān Zhā Mù别名赤爪木(《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木材。性味《唐本草》:"味苦,寒,无毒。&quo

  • 维氏假瘤蕨

    药材名称维氏假瘤蕨拼音Wéi Shì Jiǎ Liú Jué英文名Veitch Phymatopsis别名乌鸡骟、花狼鸡、地五爪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维氏假瘤蕨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