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首鱼鲞

石首鱼鲞

《中药大辞典》:石首鱼鲞

药材名称石首鱼鲞

拼音Shí Shǒu Yú Xiǎnɡ

别名白鲞(《尔雅翼》),鲞鱼(《纲目》)。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石首鱼科动物大黄小黄鱼干制品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石首鱼"条。

性味《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健脾,补虚。治食积腹胀,泻痢。

①《食疗本草》:"消宿食,主中恶。"

②《开宝本草》:"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胀,食不消,暴下痢。"

③《随息居饮食谱》:"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

复方蜈蚣咬伤:白鲞皮贴之。(《集成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首鱼鲞

药材名称石首鱼鲞

拼音Shí Shǒu Yú Xiǎnɡ

英文名dried Large Yellow Croaker or dried Small Yellow croaker

别名白鲞、鲞鱼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 2.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

采收和储藏:在鱼汛期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晒干。

原形态1.大黄鱼,体侧扁,一般体长为40-50cm,大者长达75cm。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吻钝尖,有4个吻孔。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圆凸。口前位,宽阔而斜,下颌稍突出牙细尖,上凳牙多行,外行牙稍扩大;下颌牙2行,内行牙较大。颏部具4个不明显小孔。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耙(8-9)+(16-18),细张。头部和体的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侧线鳞56-58(8-9/8)。背鳍鳍条部及臀鳍鳍膜上被小圆鳞。体侧下部各鳞片均有一金黄色皮腺体。背鳍Ⅷ-Ⅸ,Ⅰ-31-34,连续,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臀鳍Ⅱ-8,第2鳍棘较长。胸鳍15-17。尾鳍楔形。鳔大,前端圆形,两侧具侧枝31-33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等长,且互相平行。耳石梨形。体背面和上侧面黄褐色,唇橘红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2.小黄色,体侧扁,一般体长23-26cm,大者可长达50cm。外形与大黄鱼近似。主要差别如:鳃耙10+(8-20)。侧线鳞50-62(5-6/8),背鳍Ⅸ-Ⅹ,Ⅰ-31-36。臀鳍II-9-10。鳔大,前部圆,两侧具侧枝26-32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不等长;后小支短,前小枝细长。耳石梨形,较小。体黄褐色,唇橘色,各鳍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为暖温性回游鱼类。栖息于60m以内近海的中下层。喜集群,食性广,主要摄食小型鱼类、节肢类等动物。能发声,生殖期更盛。一生能多次产卵,产卵场均在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近岸浅清洁工我。产卵期分春秋二季。怀卵量一般为20万-50万粒,卵浮性,球形,很1.19-1.55mm,有无色油球1个。秋冬随水温下降。鱼群向南回游越冬。

2.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底。食性广。能发声,在生殖期常发出“咯咯”、“沙沙”声。生殖期在北方海区于4-5月间产卵,怀卵量平均为7万-15万粒,卵浮性,球形,直径1-1.45mm,有油球1个。秋末冬初,鱼群南下作适温回游。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2.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虚;开胃消食;解毒止痢。主病后体虚;食欲不振;食积腹胀;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各家论述1.《纲目》:陆文量《菽园杂记》云,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说与《本草》主下痢相合。盖鲞饮咸水而性不热,且无脂不腻,故无热中之患,而消食理肠胃也。

2.《本草汇言》:陈五占曰,石首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故《开宝》方治久病胃虚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此鲞白水煮烂食之,其性不热不寒,不克不腻,能消故滞,能补新清,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

3.《峨嵋药植》:敷治疮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唐古特青兰

    《中药大辞典》:唐古特青兰药材名称唐古特青兰拼音Tánɡ Gǔ Tè Qīnɡ Lán别名智洋顾(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唐古特青兰的带根全草。7~8

  • 硼砂

    《全国中草药汇编》:硼砂药材名称硼砂拼音Pénɡ Shā别名月石来源硼砂矿经精制而成的结晶。炮制矿砂挖出后,溶于沸水中,滤去杂质,滤液放冷后析出结晶,取出干燥。性味甘、咸,凉。功能主治清热,

  • 野猪蹄

    《中药大辞典》:野猪蹄药材名称野猪蹄拼音Yě Zhū Tí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蹄。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功能主治①《医林纂要》:"祛风治

  • 金花草

    药材名称金花草拼音Jīn Huā Cǎo别名乌韭、雉鸡尾、孔雀尾、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石青苇来源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L.) Ching [Sphe

  • 茶膏

    药材名称茶膏拼音Chá Gāo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干燥嫩叶浸泡后,加甘草、贝母、橘皮、丁香、桂子

  • 苦杏仁

    《中国药典》:苦杏仁药材名称苦杏仁拼音Kǔ Xìnɡ Rén英文名SEMEN ARMENIACAE AMARUM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us armeniaca L

  • 地梢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梢瓜药材名称地梢瓜拼音Dì Shāo Guā别名地梢花、地瓜瓢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 水飞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飞蓟药材名称水飞蓟拼音Shuǐ Fēi Jì别名水飞雉、奶蓟、老鼠簕来源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Gaertn.[Carduus

  • 瓜子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瓜子藤药材名称瓜子藤拼音Guā Zǐ Ténɡ别名念珠藤、阿利藤、过山香、满山香、春根藤来源夹竹桃科念珠藤属植物链珠藤Alyxia sinensis Champ. ex

  • 松蕈

    《中药大辞典》:松蕈药材名称松蕈拼音Sōnɡ Xùn出处《纲目》来源为白蘑科植物松蕈的子实体。夏、秋季采收,晒干或焙干。原形态菌盖初为半球状,次第开展,终成伞状,灰褐色或淡黑褐色,径可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