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薯莨

白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

药材名称白薯莨

拼音Bái Shǔ Lànɡ

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

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甘,凉。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去瘀止血。外用治疮痈肿毒,跌打扭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鲜品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白薯莨

药材名称白薯莨

拼音Bái Shǔ Lànɡ

别名白米茹粮(《陆川本草》),山仆薯、山薯、板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白薯莨块茎。冬季叶落时挖取较好。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茎肉质,小的略呈圆球形,大的常有分裂。外表黄褐色、苍白色或灰白色,肉白色或黄色。茎粗,圆柱形,略有刺,长可达30米。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3枚,薄纸质,具短柄,下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中央1枚椭圆形或长圆形,很少倒卵形,长可达15厘米,基部钝或浑圆,5脉;侧生叶较小,极偏斜,基部也常有5脉。花小,单性,排列成穗状花序;雄花序圆柱形,密被柔毛,有花约40朵,苞片短于花,花被6裂,2轮排列,外轮圆形,长不及1毫米,内轮较长而厚,雄蕊6;雌花序花疏离,雌花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花柱3,分离。蒴果具短柄,被柔毛,3瓣裂,有3翅。种子具翅。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山坡旷地、山谷、疏林或密林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薯蓣碱。印度产者,只含痕迹的皂甙。

性味苦,寒,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

②《本草求原》:"苦,寒。"

③《陆川本草》:"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散热,消肿,解毒。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疳敷疮,散热解毒,理痈疽恶毒大疮,消肿。"

②《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肿痛,敷背痈,治下疳。"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或煎水洗、熬膏贴。

注意忌内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薯莨

药材名称白薯莨

拼音Bái Shǔ Lànɡ

英文名Rhizome of Hispid Yam

别名白米茹粮、山仆薯、山薯、板薯、地遍、山朴薯、大力王

出处出自1.《生草药性备要》。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薯莨,薯块和枝有毒。含薯蓣皂甙等。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白薯莨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hispida Dennst.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白薯莨,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大小不一,卵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外皮褐色,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新鲜时白色或微带蓝色。茎粗壮,圆柱形,长达30m,有三角状皮刺,初有柔毛,后渐变无毛。掌状复叶有3小叶;叶柄长达30cm,密被柔毛;顶生小叶倒卵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4-2cm,或更长而宽,侧生小叶片较小,斜卵状椭圆形,偏斜,先端渐尖,全缘,表面稍有柔毛或近无毛。雄花序长可达50cm,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密被绒毛;雄花外轮花被片小,内轮较大而厚;雄蕊6,有时不全发育。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硬革质 ,长3.5-7cm,宽2.5-3cm,密被柔毛;种子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伸长。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沟谷边灌丛中或林边;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薯蓣碱(dioscorine)。

药理作用薯蓣碱味苦有毒,结构与可卡因相似,作用亦有些类似。它对大鼠、小鼠均可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在接近惊厥剂量时有某些催醒作用;皮内注射对豚鼠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增强肾上腺素对麻醉猫的升压作用;在离休豚鼠回肠标本上,有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正常大鼠有抗利尿作用,1mg相当100微单位垂体后叶素;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60mg/kg。薯蓣皂甙(Dioscine)为薯蓣碱之二氢异构体,作用性质相似,但较弱。

毒性对小鼠之半数致死量为100mg/kg;水溶液不稳定。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研末调涂、熬膏贴。

注意禁内服。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敷疮,散热解毒,理痈疽恶毒大疮,消肿。

2.《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肿痛,敷背痈,治下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金花草

    药材名称金花草拼音Jīn Huā Cǎo别名乌韭、雉鸡尾、孔雀尾、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石青苇来源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L.) Ching [Sphe

  • 木竹子油

    《中药大辞典》:木竹子油药材名称木竹子油拼音Mù Zhú Zi Yóu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种仁的脂肪油。冬季采成熟果实,用水浸2~3日,搓去皮肉,将

  • 雄黄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雄黄豆药材名称雄黄豆拼音Xiónɡ Huánɡ Dòu别名腊肠豆、排钱豆来源豆科雄黄豆Cassia javanica L. var. indo-chi

  • 冬瓜藤

    《中药大辞典》:冬瓜藤药材名称冬瓜藤拼音Dōnɡ Guā Ténɡ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槐物冬瓜的茎。夏、秋采取。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功能主治

  • 野火绳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火绳药材名称野火绳拼音Yé Huǒ Shénɡ别名子金根、小白药、小火绳、澜沧扁担杆来源椴树科野火绳Grewia lantsangensis Hu,以根内皮入

  • 天花粉

    《中国药典》:天花粉药材名称天花粉拼音Tiān Huā Fěn英文名RADIX 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

  • 银白杨叶

    药材名称银白杨叶拼音Yín Bái Yá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银白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alba 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乔木。高达25cm

  • 野猪头骨

    《中药大辞典》:野猪头骨药材名称野猪头骨拼音Yě Zhū Tóu Gǔ出处《纲目》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头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功能主治《纲目》:"治

  • 菰米

    《中药大辞典》:菰米药材名称菰米拼音Gū Mǐ别名雁膳(《管子》),菰粱(《楚辞》),安胡(《七发》),蒋实(《楚辞》王逸注),茭米(孙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图经》),雕菰(《纲目

  • 鹿寿草

    药材名称鹿寿草拼音Lù Shòu Cǎo别名鹿寿茶、鹿衔草(《陕西中药志》)。出处《陕西中药志》来源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夏末采收,取全草晒干。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