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瓣蕊唐松草

瓣蕊唐松草

《中药大辞典》:瓣蕊唐松草

药材名称瓣蕊唐松草

拼音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别名唐松草、马尾黄连、肾叶唐松草(《河北中药手册》)

出处《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秋季采挖,去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20~50厘米,分枝。3~4回3出复叶;小叶倒卵形、近圆形或菱形,长3~12毫米,宽2~25毫米,3浅裂至3深裂,裂片卵形或倒卵形,全缘,脉平或微隆起;上面绿色,下面微带粉白色,有短柄。复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花梗长0.5~2.8厘米;花直径1~2厘米;萼片4,白色,卵形,长3~5毫米,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长5~12毫米,花丝倒披针形,比花药宽;心皮4~13,花柱短,柱头狭椭圆形。瘦果卵形,长4~6毫米,纵肋明显,宿存花柱直,长约1毫米。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和林缘草地中,分布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山西、河北、内蒙古和东北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少量小檗碱。

性味《河北中药手册》:"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赤白痢疾,痈肿疮疖,浸淫疮。

①《河北中药手册》:"治渗出性皮炎。"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①治红白痢疾:马尾黄连三钱,马齿苋五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治痈肿疮疖:马尾黄连三钱,蒲公英一两。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③治渗出性皮炎(浸淫疮):瓣蕊唐松草焙干研末,取适量,撒布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于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河北中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瓣蕊唐松草

药材名称瓣蕊唐松草

拼音Bàn Ruǐ Tánɡ Sōnɡ Cǎo

英文名Root of Petalformed Meadowrue

别名唐松草、马尾黄连

出处出自《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瓣蕊唐松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petaloideum L.[T.Petaloideum L.var.latifoliolatum Kitag.]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切段,晒干备用。

原形态瓣蕊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无毛。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达10cm,基都有鞘;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或羽状复叶;小叶草质,倒卵形、菱形或肾壮圆形,长3-12mm,宽2-15mm,先端钝,基部圆楔形或楔形,3浅裂或3深裂,裂片全缘,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5-7mm。复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花两性,花梗长0.5-3cm;萼片4,花瓣状,卵形,长3-5mm,白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5-12mm,花丝上部比花药宽,基部狭窄,花药狭长圆形,长0.7-1.5mm,先端钝;心皮4-13,无柄,花柱短,柱头生于腹面。瘦果卵形,长4-6mm,有8条纵助,无柄,宿存花柱长约1mm。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安徽、河南、四川。

性状1.性状鉴别 根茎极短。须根较稀疏,长3-5cm,直径1-1.2mm;表面褐色,具数条细纵棱;质脆,易折断。

气微,味稍甜,嚼之粘牙。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多角形。表皮破碎,具根毛。皮层狭窄,细胞壁非木化增厚;内皮层明显,母细胞切向分隔成5-10个子细胞。中柱鞘细胞壁常破碎。初生木质部三原型;木质部束间及中央无纤维束。

化学成分根茎含小檗碱(berberine),隐品碱(crytoPine),药根碱(jatrorri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主治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渗出性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注意虚寒证慎服。

复方①治红自痢疾:马尾黄连三钱,马齿苑五钱。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②治痈肿疮疖:马尾黄连三钱,蒲公英一两。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②治渗出性皮炎(浸淫疮):瓣蕊唐松草焙干研末,取适量,撒布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檄后患处干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河北中药手册》)

各家论述1.《河北中药手册》:治渗出性皮炎。

2.《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逼血雷

    药材名称逼血雷拼音Bī Xuè Léi别名鼻血雷、鼻血莲来源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管花马兜铃Aristolochia tubiflora Dunn,以根入药。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 马鞍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鞍藤药材名称马鞍藤拼音Mǎ ān Ténɡ别名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来源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rpae (L.)Swee

  • 石凉伞

    药材名称石凉伞拼音Shí Liánɡ Sǎn别名石狮子、山脑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凹脉紫金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brunneScen Walk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冠果草

    《中药大辞典》:冠果草药材名称冠果草拼音Guàn Guǒ Cǎo别名土紫菀、假菱角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泽泻科植物冠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晒干,切段。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簇生水底。叶浮水

  • 胡桃油

    《中药大辞典》:胡桃油药材名称胡桃油拼音Hú Táo Yóu出处《普济方》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榨取之脂肪油。功能主治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①《纲目拾遗》:&qu

  • 惊风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惊风草药材名称惊风草拼音Jīnɡ Fēnɡ Cǎo别名小青草、喜花草、披麻草来源毛茛科白蓬草属植物惊风草Thalictrum esquirolii Levl. et Van.的全草

  • 无花果叶

    《中药大辞典》:无花果叶药材名称无花果叶拼音Wú Huā Guǒ Yè出处《救荒本草》来源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叶,夏、秋采收。原形态详"无花果"条。性味①《纲目》:

  • 南天竹梗

    《中药大辞典》:南天竹梗药材名称南天竹梗拼音Nán Tiān Zhú Gě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茎枝。化学成分茎含木兰花碱、小檗碱、药根碱、蝙蝠葛碱、南天竹碱

  • 虎掌南星

    药材名称虎掌南星拼音Hǔ Zhǎnɡ Nán Xīnɡ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 Pedatisectae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

  • 毛叶巴豆

    《中药大辞典》:毛叶巴豆药材名称毛叶巴豆拼音Máo Yè Bā Dòu别名刹埂(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毛叶巴豆的全株。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高约2